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很强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经形成,必然会持久地支配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又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质和身份象征,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形成民族合力,进而对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特殊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人才问题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运用邓小平重才、知才、用才思想,开拓新思路,采用新办法,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不仅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全体西部人应该认真思考、认真对待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 ,自降生以来 ,就陷入“自我”的重重矛盾之中 ,不仅面临“本我”的约束 ,还要应对“超我”的压力。如何做到既能满足“本我”的生理本能的需求 ,又能符合“超我”的道德化意愿 ,使自我得以完善 ,这是人们毕生所寻求的。研究唐代著名小说《莺莺传》中崔莺莺的艺术形象 ,破译其“哀而不恨”的密码 ,对于我们揭示这一人生主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对少数民族国民教育和民族教育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谐问题,以人为本,促进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作为举世闻名的战略家、思想家,其思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在不断突破旧观念中完善,在创立新思想中发展。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历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思想转变;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历了和平建国(走议会道路)构想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转变;建国以后,又经历了从模仿苏联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转变。毛泽东的每一次思想转变,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开创了一条新道路。研究和探索毛泽东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特殊的区域效应和民族特点,西南边疆各民族在认同方面存在多元化选择,主要是地方语境下的选择和国家语境下的选择。地方语境下的选择反映本民族的归属和自觉认知,以及对本民族利益的关照和追求;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是对国家宪政制度的认可,是对国家的归属和效忠。国家语境选择和地方语境选择在根本利益上应该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矛盾与问题,但如果过份强调一方的选择而忽视另一方的选择,就会产生民族问题。如何维护国家语境下的民族认同,关照地方语境下的民族认同,营造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和谐,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根本精神是斗争精神,而中国传统文化表现的是和合精神,这似乎没有丝毫共同。 实际上,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仍然是斗争精神,这就使得中华民族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有了契合的 基础。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与时俱进 的观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既包含自然因素,又包含社会因素:既包含物质因素,又包含精神因素;既包合实力,又包含潜力和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是一个国家的的资源、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外交和民族的意志力、凝聚力等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与否的尺度,而且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志。邓小平综合国力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对时代主题的阐述、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的观点、“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论述,无不闪烁其综合国力思想的光辉。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综合国力思想,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认识,在邓小平综合国力思想指导下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事业,全面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