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0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藏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上旬在西宁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族与民族关系,着重讨论藏族与其它兄弟民族关系的问题。出席讨论会的主要是青海藏学界的专家学者和西藏民族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代表共三十多人。讨论会共收到论文二十三篇,会间还参观了青海博物馆举办的藏汉关系文物展览。  相似文献   
2.
试论本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藏学研究中,较多的学者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和研究了本教文化,这是值得称道的。对其中有的问题,笔者也有些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见,在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同仁。一两千多年前诞生于西部藏区古象雄俄摩隆仁的辛绕米保切被认为是本教的创始人。尽管他的诞生地在传统的尤其是后期文献中被移植到了遥远而又神秘的西方达瑟,他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意大利亚非研究院藏《世间总堆》手抄本文献的缜密分析和研究,认为这部手抄本系吐蕃王朝时期的文献,其年代至少在公元8世纪之前.该文献内容对“苯教”名称的来源、对辛绕弥沃的历史地位、对苯教的发源地、藏族先民与大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吐蕃苯教的面貌等方面的了解和探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杂廓这样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诞生了夏尔杂·扎西坚赞这位成就非凡的大师.本文对其产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粗略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他的成就促成了佛苯两个宗教传统在其核心教义上的最终合流,而这样的成就与当时康区流行的无教派运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1999年8月23日至27日,在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召开了历时5天的名为“本教文化研究的新的地平线”的学术讨论会。首先,本教文化研究专家、现任国际藏学会主席卡尔梅博士致开幕词,他说:“日本的藏学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但基本上局限  相似文献   
6.
藏文起源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藏学研究领域中,关于藏文的起源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疑难问题。藏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对保存和继承藏民族的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对这个古老文字的起源和形成却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本文对藏文的起源,及其与桑布扎、《松达》、象雄文的关系做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天竺,随着奴隶制社会阶级矛盾和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力求更加合理地解释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随之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各派政治学说也应运而生。释迦牟尼的学说就是以解释和解决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拯救众生于水火为己任的主要学说之一。释迦牟尼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贵族慈善家。他虽然出身于豪门望族,但他卑视世俗的荣华富贵,忧生念乱,为备受磨难的广大奴隶和下层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的苯教研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就苯教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具体的分析,旨在深化学术界对苯教及其文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教文献及其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教文化的研究中,它大量的传世文献是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其内容之庞杂和数量之可观皆出乎人们意料。因此,这些文献就成为研究本教文化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料。但在我国藏学界对这些文献本身的研究尚无人进行,更谈不上利用这些文献来研究藏族史、藏族宗教史、藏族思想史等。而这项工作又是整个藏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试图从本教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一下现存本教文献的形成、发展及其集成。  相似文献   
10.
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用详实的考证说明了祆教作为近邻大食的一个强势文化对古象雄苯教形成的影响,论证了象雄的地理位置及其著名的象雄十八王国,用珍贵的手抄本资料阐释了作为古象雄穹部落后裔东迁的曲折历史和传说,作为比较研究结果提出沃摩隆仁是藏族先民对中亚历史地理的整体记忆,是象雄中部的地理地貌和佛家西方极乐世界的启示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中亚各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藏族苯教文化中的深层积淀的崭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