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圣地重生:朝圣和印度佛教的藏族再造》是西方藏学家吐尼·胡伯关于藏族朝圣研究的学术专著,本书基于海外民族志田野资料和藏文文献,丰富多面地阐述了西藏的印度"认同"。考察了在藏传佛教当代化的语境中,圣地的创造与发明以及藏文化对于"印度"的想象和重塑。  相似文献   
2.
3.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藏文文本资料的解析,以藏族地祗雍仲吉则为个案,探讨藏族地方保护神焚香颂辞作为一种特定的口头或书面文类,既与焚香仪式形成整体,又保留了藏族古文明的诸多复杂形态,显示了一个文明的持有者对语言的品味和格调。  相似文献   
4.
牧民定居是新世纪以来政府在藏族牧区推行的主要惠民政策之一,但定居的方式、规模等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甘肃省玛曲县和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有扶贫、定居、移民三种不同牧民定居模式,各具特点。牧民定居是个复杂问题,牵涉到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简单地用"生态移民"一言而蔽之。此外,应从多视角具体分析牧民定居,牧民定居化,未必像一些学者坚持的那样,是游牧文化的终结,相反,可能是一种新的游牧生活的肇始。  相似文献   
5.
才贝 《中国藏学》2023,(4):20-29+210-211
中国西藏境内的冈底斯山,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跨境圣地,历史上就是中国与南亚、中亚文明交流、民间贸易的重要区域和通道。文章通过跨文化视角梳理了汉藏及南亚相关文献对于冈底斯山的多重表述,阐述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文化价值的普遍性,强调了冈底斯作为中国“神圣遗产”的定位,补充学界对于这一研究主题的不足。冈底斯在汉藏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体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面向,反映同一景观的不同文化认同,共同点在于雪山的神圣性特征。苯教早期圣地志文本强调了冈底斯作为创世神的一面,衍生出一套本土概念词汇,这在其他文明中是缺乏的,可视为冈底斯信仰中国化的精粹表述。其次,通过冈底斯在南亚相关文本中的不同形象阐释,揭示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我国传统文化与南亚诸国文化间交流互鉴。最后回到“文化遗产”的视角,指出冈底斯山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价值观,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认同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提出保护和传承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阿尼玛卿作为藏区颇负盛名的山神,其来源及流变是一个可供人类学解读的神话记忆文本,从其名称与认同、起源神话、藏史记载及宗教文本等多方面可以解读阿尼玛卿富有层次的三个来源:本土、卫藏及印度来源,并可从中阐释其对传统的再造;通过大量的民族志材料,在有关祖先和英雄的记忆中可以考察阿尼玛卿流变的趋势:祖先→英雄→菩萨,在藏传佛教强大的文化情境中,阿尼玛卿作为十地菩萨已成为安多藏区最普遍的认同,正因为阿尼玛卿完成了从居士到十地菩萨的演变,其身份便超越世俗界限,成为广大信徒朝圣、皈依的佛教圣地,这一过程也体现了藏民族对于精神气质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2012年6月11日至14日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跨文明互动:区域研究的视野"学术研讨会在夏都西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并交流并研讨论文近60篇。本届学术会议议程分为三大版块:第一版块为主题发言;第二版块是专题发言与讨论;第三版块是学术考察。一、主题发言。本届会议邀请四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中国、区域、文明、互动"的命题做主题演讲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陈庆英研究员作了"西羌与青藏高原古代族群文明互动"为论题的首场发言,阐述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的历史演变及族群互动,认为西夏学对  相似文献   
9.
才贝 《中国藏学》2017,(3):59-63
尼泊尔加德满都博达社区,以佛塔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世界佛教文化圣地。博达圣地的讲述具有多元性,其仪式及实践行为生动地展现了尼泊尔多种宗教信仰的活态,昭显了该社区民族交往与认同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仪式文本、敦煌文献及藏文历史典籍等资料,阐述玛卿伯热(rma-chen-spom-ra)即阿尼玛卿(a-myes-rma-chen)山神在前佛教时期作为“央拉”(g·yang-lha)的神灵身份,认为正是“央”(g·yang)的世俗概念和“恰”(phywa)神的神话体系建构了阿尼玛卿等作为丰产之神的身份,这一身份的产生与神圣王权(Divine kingship)有着深刻渊源,不同于后期其作为“菩萨”而具有求赎身份,由此揭示阿尼玛卿山神的古老性并就“央”的具体仪式和神话叙述,探究了“央”仪式与藏族牧业社会物资的密切关系,并引发了“央”与“玛纳”(Mana)、“索南”(bsod-nams)(福气)等概念的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