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河北省承德市的须弥福寿之庙,存有乾隆帝在壬子(1792)和癸丑(1793)写的两首诗匾,一首题为《扎什伦布志事》,另一首题为《扎什伦布庙志事叠去岁诗》。两首诗皆为五言律诗,八行四句,二首共八十字。二首诗都有小注,共有一千多字,大大超过诗本身的字数,可称短文。主要内容是写一七九一年至一七九三年反击廓尔喀贵族入侵西藏的边境事件。这两块匾,一般大小,长256厘米,宽95厘米,板厚5厘米。匾为漆雕,首先用油泥和麻刀加敷于木板上,油泥和麻刀的表层涂大漆,在漆层刻字,现在漆片有的已经崩裂脱落,字已脱落四五个。现将原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承德“外八庙”,是随着避暑山庄的建立而兴起的。自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建溥仁寺、溥善寺之后,经由乾隆年间,相继建普宁寺(1755)、安远庙(1765)、普陀宗乘之庙(1771)、殊像寺(1774)、须弥福寿之庙(1780)、广缘寺(1780)。又建广安寺(1772)、罗汉堂(1774)、普乐寺(1766)、普佑寺  相似文献   
3.
一、普乐寺建立的历史背景平定准噶尔胜利后的十年,一七六五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为什么又在承德避暑山庄东部建设一座普乐寺呢?根据他自己在《普乐寺碑记》中说,是因为: “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成之。且每山庄秋巡,内外扎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亦有以遂其仰瞻,只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而命之普乐者,既以自慰,且重以自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