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寒 《经营管理者》2013,(13):146-146
在国家提倡保节环保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亦须要通过自身的完善遵从和支持其发展。本文通过对逆向物流的分析,提出闭关供应链的结构模型,说明了建立闭关供应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满族传统游艺文化以其特有的民族性、传统性、体育性、趣味性、简易性、节庆性等特点,在丰富民众生活、推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培植地方产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但目前只有少数项目得到推广,并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地方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被纳入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绝大多数满族游艺项目只限于满族聚居地方,尤其是远离城市乡村地区满族民众的自娱自乐和孩童游戏项目,且正处于逐渐消亡的境地。为了弘扬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我们重点对满族游艺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及社会价值,结合实地调研,对满族游艺文化现实保存状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
高等农业院校应成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的主阵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特派员是我国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人才支撑。结合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存在理论缺失、能力不足的问题,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在农业科技特派员培训中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培训体系,即建立三级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开展灵活多样的参与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生态保护运动的桂冠诗人和精神领袖。他的诗歌关注人类与环境、生态的关系,蕴含极为丰富的生态思想。他书写荒野,并号召人类回归荒野,保护荒野;他强调"地方感"和归属感,以此实现人与自然之和谐与平衡;他尊重和敬畏生命,以实现所有生命潜能。论文从荒野意识、地方感、生命观等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并强调其审美视野的当下重要性,以期在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兴荣先生<龙洲词校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对刘过词中所涉及的人物大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证,但对有些人物还是注为"不详",第59页所录刘过<蝶恋花>"赠张守宠姬"中的"张守"即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任何制度变迁在产生制度收益的同时必定有相应的成本分担,既有的"低成本城镇化"实则是以过高的政治成本、社会成本、生态成本替代了财政成本。城镇化的制度收益过多地被工业化及其载体城市获得,相应的代价则为"三农"所承担。收益与成本的不对称导致既有的城镇化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探索走均衡发展、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公共决策的质量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而政府对民意吸纳的效果决定了公共决策的质量。目前,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不充分、民意高度分散以及有效民意的可识别性低等困境,导致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存在突出短板。在长尾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合理定位智囊团意见和民意,充分开发民意,高效聚合民意,以及便捷地甄选有效民意,这有助于补齐政府在民意吸纳方面的短板。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对民意"长尾"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开发的路径,可以为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民意吸纳提供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家与社会理论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兴起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斌  李寒 《江汉论坛》2006,2(12):70-74
中国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已经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中国学术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海外中国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的研究之中。本文分析了中国研究的主流分析框架,即国家与社会理论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研究中兴起的思想背景、涉入中国分析的思想理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与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经验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内部和外部的网络安全威胁之后,就如何有效提高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防御能力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先生在讨论南宋文献中的蒙古史料时,对完颜挞懒败亡及其子通蒙叛乱提出了质疑。但通过对史籍记载的辨析可知,完颜挞懒在天眷二年被罢免后作乱北逃之说难以成立,挞懒南逃祁州合情合理、当属无疑;其子通蒙叛乱之事虽只有孤证可资,但细考其动机及条件皆成立,事理亦颇通,不应横加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