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主义,学术界出现了从赞扬到非议的重大变化,而对长期所否定的保守主义则作了重新审视,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国企法人治理中,由于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领导任职配置模式千差万别。领导任职配置模式对公司运行影响重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法人治理的方向和公司经营管理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国企法人治理中的领导任职配置模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育民 《晋阳学刊》2011,(3):99-107
天朝体制是中国封建时代特有的对外关系模式,鸦片战争前,英国力图改易之,它开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律劳卑的强横方式受挫之后,义律进行了新的尝试,其职官身份得到了天朝的认可。由于与本国政府的意旨不相柄凿,义律陷入了"遵此违彼"的两难之中,刚建立的官方关系中断。为打破僵局,义律更明确地提出融通中外体制的主张,设想了在他看来可以两全的新方案,未被中方接受。广东厉行禁烟之时,义律对方案作了调整,广东当局也有所变通。中英由此实现了"官方直接通讯",而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这一进程。义律对华较为平和,较少强权意识,注定了被免职的结局。但他融调中西的模式及其揭示的趋向,对于探讨文明冲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对外理念和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视民生为一切社会活动的重心,在其思想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术界对民生主义作了大量研究,尤多着眼于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基本原则的阐释和解析。如果对其所含对外理念和主张作进一步探析,可以完整地认识民生主义全貌,并由此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广西上林县壮族灯酒节考察李育民上林县委党校上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是壮族主要聚居地之一。每逢新年到来,这里都要举行一次独特盛大的酒灯节活动,大家相聚会餐共饮,沉醉在新年的欢乐之中。因灯佰节县本每年农历了同十一日举行,所以,也叫十一灯酒节。据说...  相似文献   
6.
李育民  余英 《人文杂志》2020,(11):37-48
中外条约关系是中国近代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平等条约是这一关系的主体。清政府对其不平等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从"势"至"理",即从"被其迫胁"到"向不公平"和"夺我自主之权"的逐步体察过程。早期维新派对其不平等性质有某种程度的了解,戊戌维新派的认识更加深切,立宪派作了一定的理论分析,最先明确提出"不平等条约"概念,这一首创具有重要意义。革命派在同一时期也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运用国际法理论作了深入分析,指出列强通过条约"制限"中国主权的"不平等之事实",更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基本问题的现象和本质,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这一认识轨迹,呈现了应对列强侵华的相应观念产生发展的思想路径,其中包括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对西方政体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理论的局限,丰富和发展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具体来说,在人民与政权的关系问题上,创立了复合民主制理论;在国家权力结构的布局上,创立了复合分权学说,构建了独特的国家权力结构体系;在国家权力的制衡上,创立了与“权能区分”相联系的制衡理论。这一理论本质上虽仍是资产阶级的政体理论,但它体现了较高的民主性和合理性,为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天朝体制是中国封建时代特有的对外关系模式,鸦片战争前,英国力图改易之,它开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律劳卑的强横方式受挫之后,义律进行了新的尝试,其职官身份得到了天朝的认可。由于与本国政府的意旨不相枘凿,义律陷入了"遵此违彼"的两难之中,刚建立的官方关系中断。为打破僵局,义律更明确地提出融通中外体制的主张,设想了在他看来可以两全的新方案,未被中方接受。广东厉行禁烟之时,义律对方案作了调整,广东当局也有所变通。中英由此实现了"官方直接通讯",而由于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这一进程。义律对华较为平和,较少强权意识,注定了被免职的结局。但他融调中西的模式及其揭示的趋向,对于探讨文明冲突,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制度文化交流是中越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古代越南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教育制度等,都是由学习借鉴中国的相关制度而建立起来。长期以来,这种制度交流对越南的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建立的中外条约关系,改变了以天朝体制为核心的传统国体观。议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清朝君臣以"俯顺夷情"修正"慎持国体",调整天朝体制,昭示了国体观演化的复杂矛盾和多重指向。第二次鸦片战争推动清王朝进一步思考,将国家利权纳入到国体的范畴,并将国体置于中外条约关系之中。在贵州教案的交涉中,清朝君臣不得不作必要的调适,"以服远人而维大局",其思想观念再次偏离了天朝体制。同时,他们维护天朝体面的国体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舍弃传统的主动性。清朝君臣又接受了西方的外交仪礼,在跪拜问题上改变了"最关中国国体"的礼仪观念,最终确立了近代国家平等交往的原则。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的创巨痛深,从对外到对内,传统国体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以近代国家为内核的新观念。国体这一概念内涵的演化,形象而又具体地揭示了近代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