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阐述了"壮族史诗<麽经布洛陀>英译与研究"(200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重大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并就其翻译的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文章指出,中国典籍英译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活力,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麽经布洛陀>(又称<布洛陀经诗>)等壮族典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英译是一项具有开拓意义的壮举.它翻开了壮族典籍以至中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新篇章,标志着中国典籍英译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将摸索出壮族典籍英译的规律,以指导壮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活动.基于对史诗的审度,文章还对经诗的翻译提出了"以诗译诗,打造精品"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族性和族性能见度①研究溢出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范畴,逐渐成了世界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但国内围绕族性与文学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揭示族性能见度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既"彰显"又"隐匿"的政治学本质,并将其与主流文学塑造的典型的华人形象相联系,认为那样的形象塑造是族性能见度政治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华裔作家赵健秀(Frank Chin)在其后现代小说《杜老鸭》(Donald Duk)中,艺术地移植了儒学的"天命观",并以此为伦理基础塑造杜老鸭这个崇尚血性和复仇的华裔文化英雄形象。本文借鉴萨义德的旅行理论,分析儒家的"天命观"思想如何随中国经典"旅行"到美国,并在美国东方主义的历史语境下,如何成为赵健秀在小说中阐释为其反叛伦理的基础,并以此重构他心目中理想的华裔身份和形象。  相似文献   
4.
刘筱华  李贵苍 《云梦学刊》2009,30(1):146-148
要实现译作与原作在审美价值和美学功能上的等效,就要在译作中通过对原作的总体审度,使用借形传神和其它灵活的变通方法,最大限度地再现原作的形体美、声音美、情感美等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