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部《边城》,主要地点并不放在茶峒城,而是放在茶峒河支流“碧溪”上溯三里,或翻山而过仅一里的碧溪岨。碧溪岨是主人公主要活动场所,而茶峒城只是他们重要活动场所。就这两个空间来说,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层面世界,加上主人公生活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边城》实际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层面的世界,即:美丽而愁人的自然、天人合一的碧溪岨、被“文明”浸染的茶峒城。这三个层面的世界不是分割存在,而是“合三为一”的艺术独创。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改行,是沈从文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沈从文从事文学创作25年左右,从事文物考古却有40年左右。如何估价后40年,也是沈从文研究中回避不了的问题。应该承认,沈从文必有政治的原因,同时,其个人的兴趣爱好因素、“人弃我取”的择业思想,也应给予充分重视,否则将难以正确估价沈从文后40年的工作和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在吉首大学文学院会议室大厅正面,挂着一幅六尺横幅的红梅图。远看,墨浓飞白铺就的粗大枝干,连带随曲的分枝,横空如弓跨越整个画面,红花或疏或密错落有致分洒在树身和枝条上。豪放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对照,尽显大气和蛮野,给人耳目一新亢奋向上的鼓舞。近看,主干枝条多用大排刷平面横铺旋扭,飞白中,大刷分叉留下画痕,不饰藏掩。表现梅花的或密或疏的红点,全用大笔振颤布洒,似有滥用单一技法之嫌,却不失独到境界。这是湘西自治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州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土家族艺术家田大年2000年“千禧笔会”为文学院画的…  相似文献   
4.
概览70年来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乡情说、悲剧说、象征说与文化-历史批评等三种类型。研究者认为,一部《边城》,牧歌--乡情是主调,主调下演绎着一幕悲剧。整个小说有浓重、深刻、多层次的象征意义,这方面用文化-历史批评的方法来审视,就看得尤为清楚。  相似文献   
5.
关于《圣经》中的《雅歌》究竟应该界定为哪种诗歌体式 ,文学史上向来见仁见智 ,莫衷一是。“恋歌集”、“牧歌”、“戏剧”是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说法。然而 ,从诗作者的精神状态、象征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与寓意法的关系等角度审视 ,似应将《雅歌》认定是一卷象征体的长篇抒情诗。  相似文献   
6.
概览七十年来域外学者有关《边城》研究的论文、论述,其兴奋的视阈可归纳为牧歌--中国人形象说、悲剧--命运说、象征--原形说三种类型。域外学者认为,一部《边城》是“人情风俗画卷”中的“完璧”,写出了“无垢纯真的中国人”的形象;“爱的神曲终成一曲让人忧伤的挽歌”;一部《边城》充满着复杂的象征意义,《边城》中的“‘死亡与再生’,是作为原型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论《雷雨》对西方话剧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三四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在郑振铎、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从此,《雷雨》以它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使这一“舶来品”在中国艺坛站定了脚跟.《雷雨》的成功不但在于它“第一次在较大容量和深刻性上表现了中国民族生活”,而且还在于它对西方话剧创作经验的成功借鉴.本文仅就《雷雨》借鉴西方话剧方面谈一些看法.陈瘦竹同志曾恳切指出:“假使曹禺在谈话和文章中回顾一下他学习和突破外国戏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的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萌芽于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诞生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世界乡土文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乡土”、“乡巴佬”(文学形象)、“乡土变迁”、“乡土理性”、“乡土叙事”、“乡下人”(创作主体)六要素。六要素中,每一要素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分别是:自然和社会、乡下“小人物”和乡下“大人物”、 经济和观念、认知理性和范式理性、方言土语的运用和文体的创新、个人的因素和时代因素。这六要素十二类型涉及乡土文学创作的地域特征、人物形象特征、时代特征、思想特征、艺术特征、创作主体特征。乡土文学六要素是判断乡土文学基本范围的标尺。六要素的质量高下及其与民族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相结合的状况,也是判定其乡土文学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9.
《一个传奇的本事》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湘西散文三部曲。《一个传奇的本事》不仅是乡土知识分子的沉浮史, 湘西竿军的兴衰史,还是湘西知识分子超越地方历史宿命的希望之歌和一份作者生命追求、思想性格成因, 作品倾向的自我审视与剖析的总结书。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12月28日,由广州宏希文化公司策划发起的湘西文化考察活动第一批成员来到湘西,进行“文化遗产考察、沈从文文学之旅”和“凤凰古城、民风民俗体验之旅”等活动,并邀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