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城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应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区化是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共同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但学术界对郊区化尚无统一的定义 ,如何对待郊区化也存在不同的看法。中国大城市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了郊区化进程 ,出现了一系列称之为“郊区化”的现象。本文剖析了郊区化的概念 ,明确了郊区化的实质 ,概括我国郊区化的特色 (即起步基础弱、衰退萧条少、被动迁移多 ) ,试图纠正人们在郊区化问题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从搞好规划管理、发挥政策导向、调整功能结构、构建城市体系等方面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社会各界对国家创新系统、政府创新政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是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创新政策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创新政策的概念界定、作用领域、作用变量的分析 ,在一定层面上揭示创新政策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整合性研究范式(IntegratedResearchParadigm)是HannahBrenkert等人在2 0 0 4年提出的环境社会学的最新研究范式,他们希望在环境社会学领域里建立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研究。整合性研究范式的最大特点和最大贡献就是将生物物理层面与社会层面放在一起研究,将个体、社会、环境纳入一个系统研究(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畴分为生物物理子系统、宏观社会子系统、微观社会子系统三部分) ,这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价中心对研究生复试的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中心作为一项国际上流行的、准确率较高的人才选拔方法,已被广泛运用到美国与欧洲的政府、学校和工商企业中,但在我国刚刚起步。作者介绍了评价中心的概念、技术手段、比较优势,剖析了研究生复试引入评价中心方法的意义,并结合我国研究生复试的现状,提出引入评价中心方法的设想,希望抛砖引玉,使研究生复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经济、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5.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其目的是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从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了绿色社区的作用特点,从政府引导、利益追求、责任分担等视角阐述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资本主义精神为线索 ,从资本主义精神的外部表现、内部特质、自我否定三方面分析资本主义精神的合理主义本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成关系、新经济伦理对新教伦理的替代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应用最小二乘准则进行试验设计建模分析所存在的局限,给出了利用NM单纯型法迭代求解最小一乘参数估计的算法,并将最小一乘法应用到试验设计的建模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也谈政府关注环境问题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态环境效益代表人类的整体利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是政府的重要目标,但中国政府以经济工作为重心,实际上在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这一点与发达国家“在不破坏的前提下发展”,是有所不同的,这种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本文拟以南京秦淮河的整治为例,来分析政府关注环境问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试论环保NGO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保NGO就是各种各样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号召的非政府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等特点。几乎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都有许多环保NGO,他们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程度的标志。我国的环保NGO从创建到现在的历史不过十多年时间,与西方发展较成熟的环保NGO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改进。仅从社会认同、策略联盟、能力建设方面分析我国环保NGO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对于校园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素质培养、教育延伸、资源依托、价值导向等。但是作为文化传播的高校图书馆,现下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注重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略精神文化的辅导,严格管理学生的行为规范忽略对学生精神上的引导,存在着功利性。那么在如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改善当前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弊端、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