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没有文字和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理论文化,是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建设侗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根本问题。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侗文化本身有什么影响?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这里,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所谓理论文化,是指以文字为基础的、对社会存在比较间接的、系统的、理论化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高水平的社会意识,主要指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科学、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它对一  相似文献   
2.
胡秀彬、杨标、蒲师术三同志的文章以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分析了我国农村部分地区民间出现的修谱之风,不仅值得一读,还应该引起有关地区政工、司法、文化等部门的思考。族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它通过记录宗族世系繁衍、变迁以维系人们的宗法观念,这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故历代以来盛行不衰。当然,不少族谱特别是某些豪门望族族谱中记载了一些为正史、方志所未采的材料,故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这种复杂的情况使我国现存的历史族谱形成为一个单独的文献系列,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但是研究历史并不是重演历史。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广大农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他们拿钱拿物,请几个三家村秀才,把自己的名字列入续修或重修的族谱之中,我们认为这毫无必要而且劳民伤财。不论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族谱,其基本依据是族,是血缘关系,这与今天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毫无共同之处,有觉悟的农民是应该抵制此风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