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焘 《南都学坛》2009,29(1):51-53
《三国演义》的畅销和嘉靖本序言"庶几乎史"的理论导向,以及嘉靖万历时期书商的运作,使抄袭拼凑的创作方式成为讲史小说的主流,并由此在理论和写作两方面陷入自相矛盾的两难境地。与此同时,这种对素材的人为分割和组合,以及其引发的理论纷争,又在客观上使讲史小说进入到对"虚"、"实"关系认识的自觉阶段。因而,在叙事操作层面形成了明代历史题材特殊的"过渡创作"期。而此时期功利化的创作和虚构情节的粗糙与简化,亦从反方向推动了虚构观念的理性趋向。  相似文献   
2.
<诗经>宋学对传统汉学有了重大突破,并且开辟了较明显的以文学解诗的道路,甚至在明代后期出现了短暂的文学性研究的高潮;但理学自身的"理"心"矛盾又人为地堵上了这条路,使得宋明以后的诗经学在发展上重心偏移,一直没有能回到文学解诗的正途上来.  相似文献   
3.
《诗经》宋学对传统汉学有了重大突破,并且开辟了较明显的以文学解诗的道路,甚至在明代后期出现了短暂的文学性研究的高潮;但理学自身的“理”“心”矛盾又人为地堵上了这条路,使得宋明以后的诗经学在发展上重心偏移,一直没有能回到文学解诗的正途上来。  相似文献   
4.
苏焘 《阴山学刊》2009,22(1):48-51
《水浒传》七十回前后存在着的有关语句、思想方面的种种矛盾之处,在经历了明清以来的版本变化和阅读传播后,实际上已成为小说内部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小说其他情节一起,构成了《水浒传》故事的整体符号特征。从此角度来看,小说内局部叙述的矛盾实质上可以看作是故事内在结构发展的必然,并在此叙述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物性格的自我冲突以及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动态演进。而这种统纳了叙述矛盾的整体性阅读,亦可为尚有版本争议的古典小说审美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录鬼簿续编>记载的罗贯中其人是否为<三国演义>作者开始有了质疑和论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的有关于罗氏生平的有力证据.笔者以为,根据对<续编>内部的一些推导,不能否认此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者为一人的同一可能性,同时对两部作品的大致比较也可看出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虚实高度融合的写作方式,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在紧承其后的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作为向这种方式的努力靠拢,《隋唐志传》在内容安排和写作观念上,显示出了历史类小说创作走向分化的开始。其主观上已经开始的对虚实关系的探索和客观上材料拼凑的失败,即文中循环组合《三国演义》情节和《资治通鉴》内容的手法,已经孕含了对“正史”与“戏说”的人为割裂,并影响到稍后的书商小说对“通俗演义”的理解,以及由此开始的历史演义体裁创作在重“史”与重“趣”两方面的逐渐分化。由此。在小说史上,《隋唐志传》有着不容忽视的分界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遂平妖传>在"王则起义"的历史框架下,填充了大量灵怪片段,使小说主题显得模糊不清.这种组合"妖术"、"灵怪"等短篇"小说"话本的写作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讲史"框架性质,使<三遂平妖传>成为早期讲史小说向其它类型小说转变的过渡作品.由此可以看出,自<水浒传>之后,神怪类话本故事的组合,客观上对小说的"纯讲史"主题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并为神怪小说以及其它类型小说的最终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