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田”神话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鸟田”是神话,不必当“真” 《越绝书》卷八《记地传》说:“……畴粪桑麻,播种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不必由人劳动——董注),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橔桐棺,穿扩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当禹之时,舜死苍梧,象为民田也。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覆釜者,州土也,填德也。禹美而告至焉。禹知时晏岁暮,年加申酉,求书其下,祠白马禹井。井者,法也。以为禹葬以法度,不烦人众。”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1979年10月23日拙稿《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发表后,有的同志认为我把农民战争看成为历史发展的“阻力”。其实,根据上文,得不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全面阐明自己的观点,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1986年,中国考古工作有重大创获。其中,两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发现,颇可开拓史学工作者的研究视野。这两大发现,一是辽西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二是杭州余杭反山的良渚文化大墓。过去,史学界研究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只注意黄河中游的华夏集团、黄河下游的东夷集团,和江汉地区的苗蛮集团,对于辽河流域与太湖流域(包括杭州湾地区,下同)的古代文化注意甚少。其原因是这两个地区的先民们对开创中华文明贡献得太早,不容易被后人记起;他们较早地融入中原华夏集团,使自己的“蛮夷”出身模糊不清。本文试从良渚文化的新发现来探索一下太湖地区与黄河流域的早期文化联系。对太湖先民在创造中华文明中的贡献作一番探隐钩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古代没有“天下公有”和“公有制”思想《礼运》大同章的“天下为公”四字,现在都解释为“天下是公有的”,或“天下成为公众的”,或“天下成为公共的”。甚至说“天下为公”体现了“公有制原则”,“明显的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些解释和说法,似乎已成为群众的常识。但它们来源于康有为的托古,缺乏历史根据。康有为在《礼运注》里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者,官天下也。夫天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同有之器,非一人一家所得私有,当合大家公选贤能,以任其职,  相似文献   
5.
<正> 我在《“天下为公”原义新探》(载《文史哲》1984年第四期)一文中认为,《礼运》“天下为公”的“公”,是汉初新道家的“公”,是公正、公平之公。郑玄训它为“共”:有重新考虑的必要。不过,郑玄之所以训它为“共”,应该事出有因。这里想作点补充说明。《说苑·至公篇》:“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汉书·盖宽饶传》记盖宽饶曾引《韩氏易传》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相似文献   
6.
防风氏神话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组织全国性的民间文学普查工作。这次普查成绩斐然,其中之一是在浙江省民间发现丰富的关于防风氏的口承资料。 北京出版的《民间文学》杂志1990年第1期发表浙江防风氏神话九则。《民间文学》编者为此写了题为《珍贵的发现》的按语,称浙江民间防风神话口承资料的发现,是中国近年来继中原的神话、云南岩画、纳西族祭天古歌之后,神话学界的又一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7.
吴、越霸业考实董楚平关于“春秋五霸”,现在都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似乎已成常识。但是,这个常识是有问题的。“五霸”这个概念,始于东周。当时,“五霸”或称“五伯”。“伯”是本字,“霸”是借字。《左传》成公二年《疏》云:“伯者,长也...  相似文献   
8.
陈梧桐同志《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一文(载《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提出同志式的批评意见。陈文内容比较丰富,论列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我已在别的稿中谈过,不拟赘述。本文拟针对陈文再补述几点意见,欢迎陈梧桐同志和其他同志继续赐教。  相似文献   
9.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10.
生命在于运动。新陈代谢的终止是僵尸的“诞生”。人们常带挖苦的口气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孔子。”从某种角度来理解,这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讽刺,还不如说是对儒学的赞颂。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儒学历尽人间桑沧,其至尊地位却巍然不动。究其原因,就是儒学有极大的思想容量,便于吸收新的思潮,不断产生新的“孔子”。早在战国时候,儒家内部就有点“百花齐放”的样子,当时就有好几个思想面貌不同的“孔子”。与此恰成对照的是墨家。它一诞生就虎气生风,对儒学发动猛烈的进攻,史称“儒墨显学”。墨家在逻辑学与物理学方面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