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明代的瑶民反叛暴动,自洪武初年至崇(?),几乎历朝均史有记述。它平而复起,“皆烦大征而后克”,“世世为患”(《明史》语)断断续续延绵二百余年,先后因统治者镇压导致人口减员(包括被杀、被俘为奴的)约在十数万人以上。一个当时人口总数估计约  相似文献   
2.
瑶族勉语支系家传抄本《评王券牒》(过山榜),流传相当广泛,桂、湘、粤、滇甚至海外均有抄藏本.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册(以下简称《调查》)一书,收录抄藏本89件,但具备或基本具备《评王券牒》内容的(包括各种同文异名的),只有近四十件相类的藏本,其文字、内容有一致的,也有参差、互异的地方,又大略可归纳为繁体、简本二种."繁本"文字较拖沓、俗陋,多在三、四千字间,当是较"原始"的本子;"简本"文字较通顺、简炼,删去不少"闲文",全文约二千字,可能是后人据"繁本"改写、较晚出的本子.笔者  相似文献   
3.
<正> 《查亲信歌》是瑶族(主要是山子瑶)以其独特形式产生的一种文化表现,以七言歌谣作书信,沿着一定的地理方向传送,去查找自己的亲人(收信人)。整个传送过程,完全是托赖自己同胞的热心帮助,村过村、乡过乡地一递一递传去的。在传送过程中,这信歌是公开的、任从开读的。“不是聪明乱放信,依心放语为查亲,信到乡村众便读,读了放行过二乡。”(百色《查亲访  相似文献   
4.
<正>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八月十五是西江民间的“龙母诞”和忌辰。在这前后的几天里,广东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广西梧州市龙母庙,霎时热闹起来,整个西江沿岸各市县与及珠江三角洲,甚至远及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纷纷水陆兼程赶来朝拜“龙母娘娘”。一时间万头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范围内,于旧时代产生和存在大约三四百年之久的“石牌制”,是一种很独特的历史产物。一般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带有原始民主残余、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组织和它的法律表现形式。但笔者对现在能见到的廿九件石牌律抄本(计二个族系以上联立的九件,茶山瑶十三件,花蓝瑶二件,坳瑶二件,盘瑶三件)进行研读,又觉得它蕴藏的内容很丰富、复杂,各自反映出来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效果都不尽相同,似乎对金秀瑶族  相似文献   
6.
<正> 清道光十一年(1831)腊月二十九日,湖南省江华县锦田乡(今码市)长塘寨瑶人赵金龙,聚集九冲瑶人五六百人,在两河口(今濠江)武装暴动,不久吸引邻近一些县的瑶人参加,共聚合至约四五千人,引起清廷政府镇压,抽调官兵八千余人,配备火炮、喷筒及精锐枪手等,钦差大员督师进行剿杀。迨四月初,在强敌压制下,瑶人被逼撤到桂阳北面之洋泉小镇。失去山地作战优势的瑶人被清军四面包围于一隅用火器轰击,终于不支而败,初九日赵金龙夫妇战死,子、弟被俘,瑶人死伤惨重,从起事到失败前后不过百日。这是近代史中较有名的一次瑶民暴动。这次暴动,不但在湘、粤、桂的瑶民中引起较大反响,而且清廷也极端重视,据有关史藉记载,道光皇帝专为此事先后向军机大臣等,下过十五道“上谕”指示机宜,还黜罚了剿讨不力的官员,可见当时当朝的重视程度。关于江华赵金龙暴动的起因,历来有不同讲法,未衷一是。据《十朝圣训》的记载,说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瑶族的族源,至今众说纷纭,似乎各有道理。但倘若我们能花点时间和精力,先去深入研究分析瑶放本身的各项民族共同因素特点,找出它的根源,便可排除当今某些论者所持的许多论点。比方说,我们从瑶族的主流,占该族人口70%的勉语系的主要经济生活是旱地农业、有游耕习惯这两种非常牢固的传统当中,便可识别他们的祖先来自北方,亦即是古代秦岭与淮河一线以北的旱地农业体系,绝不可能产生在以水稻为主的南方水稻农业区,因为单纯的农业经济是稳  相似文献   
8.
<正> 众所周知,我国壮族的族称五十年代时经中央人民政府核定,使用“僮”字。“壮”字是后来由周恩来总理提议改用的。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王朝统治时代,官书只称为猹人,“猹”字是从犬旁,有歧视含义。由于壮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能见到的书面记述都是汉文的旧籍文献,目前能查到的,“僮人”这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