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马克思的实践思想,仅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去理解,或者仅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意义上去理解,都是片面的。出于批判的需要,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呈现出三种语境:本体论语境中的普遍性实践;方法论语境中的具体性实践;生存论语境中的人格超越性实践。这三种语境中的实践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式的"变奏"关系,并最终落脚在对无产阶级生存情境的分析和理想人格的引导上。  相似文献   
2.
薛俊清 《中国民族》2014,(11):79-79
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部离不开与其他文叫的交流和互鉴。实现文明交流的良性互动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要达成敬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尊重—个民族关于自己梦想的现实选择。例如,欧洲梦是欧洲各同在对二战的深刻反思中,转向融入各种彼此依赖关系的一体化进程中来的,它以康德的人杖思想和永久和平理论为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