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摩梭人对家屋空间的建构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中社会群体对特定空间的分类及文化价值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独特的样本。永宁摩梭人的家屋结构自有其独特性,空间的分配与独特的亲属制度密切相关。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摩梭家屋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不仅可以阐释摩梭人对居住空间的分类观念,而且还有助于揭示摩梭人对社会性别的文化隐喻——摩梭家屋空间结构充分体现了摩梭社会以女性为中心、"母尊女贵"的文化习惯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双语的产生是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语言转用是双语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是语言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言转用和双语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探讨了现如今引发语言转用需考虑的因素,分析了引发语言转用的双语类型及特点,以期对语言活力、语言保持、濒危语言等问题的研究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作为人类学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性质。生活在泸沽湖周边的永宁摩梭人因独特的社会形态、两性关系与家庭组织而使其亲属制度具有独特的自身逻辑,为我们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社会群体对亲属概念的分类提供了一个经典的、独特的个案,显示出极高的人类学研究价值,挑战了以往民族志资料中亲属分类的固有模式。本文将永宁摩梭人的亲属观念置于摩梭文化的整体观念体系中进行再研究,通过大量摩梭谚语、习语的引证,揭示了永宁摩梭人独特的亲属制度是其独特的文化建构与实践的结果,亲属体系的运作依赖其独特的社会制度、文化信仰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
许瑞娟 《民族学刊》2015,6(5):64-70,115-117
性别研究是当代人类学最具开创性与争议性的领域之一。性别建构反映了不同文化体系对两性分工与社会地位的规范,由此衍生的性别隐喻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实践与建构的差别。摩梭人对女性性别的多元建构为我们研究女性性别建构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难得的个案。本文从空间分类、语言建构、亲属制度、宗教信仰、人观象征的多元视角与多重维度把女性性别建构放在整体文化脉络中了解与把握,将使女性性别建构拥有更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5.
詈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詈语不仅渗透并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物质与精神文化内涵,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基本状况.对永宁摩梭詈语的调查分析表明,摩梭詈语具有数量小、类型少和程度轻的基本特点.深入分析摩梭詈语与摩梭人社会生活、亲属制度的关系,揭示了摩梭社会的伦理道德核心是对家庭、妇女、母亲、舅舅的热爱和尊敬,基于害羞而衍生出的血缘亲属间的性禁忌以及对于性话题的避讳是摩梭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