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就在我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此为契机,各种旅游文化节应运而生.本文以"中国瑶族盘王节"这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为例,试图阐明以政府主控的旅游文化节给本民族"精神家园"可能带来的危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的"迷失",主体或"缺场"或"失语",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值得我们深刻地反思.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实性"历来被视为民族志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反思"原则的作用下,人类学展开了对传统民族志以"科学性"和"客观性"为原则的反思和批评,探讨人类学是否科学,是否承认民族志在写作过程中人类学家的"主观性"和"解释性".针对民族志的"真实性"问题,本文集中从历史记忆、民族志范式、民族志修辞、民间戏剧、舞台表演、影视作品、仪式等方面对"真实性"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暴力与文明形影不离,它是人类一份爱恨交加的"遗产",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今,"暴力"几乎成了恐怖主义的同义词,对它的界定也越来越趋向于政治化,这妨碍了我们对暴力的理解。对暴力概念、形式和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以仪式中的"暴力"和"牺牲"作为切入点,我们可以对"暴力"有一个较为全面而理性的认知。暴力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又是一种活态的传承,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程。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和转換,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变化的一种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