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人们对贫困的认识经历了物质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制度贫困几个阶段,相应的减贫理论可分为微观层面的可行能力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精准脱贫理论,以及宏观层面的涓滴效应、亲贫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等。“三区三州”普通话和基础教育落后是整体贫困的第一位深层次原因,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贫困普遍性的第二位因素,技能欠缺是其贫困特殊性的第三位因素。“三区三州”持续减贫与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包括创新完善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和法规,大力扶持和推进民汉双语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三区三州”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提升“三区三州”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郭景福  药劲松 《民族学刊》2022,13(6):37-45, 142
草原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等多元功能价值,草原牧区发展对我国的食物链与生态链安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呼伦贝尔被誉为“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摇篮”,其草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草原生态优先,低碳、绿色发展,产业融合、文化活化等。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索其发展的多维路径,包括保护修复草原资源,努力塑造中国草原风光第一品牌、“最美草原”旅游目的地,以“游牧文化”摇篮、“蒙古长调”之乡和“巴尔虎”民族文化旅游标志拓展草原牧区文化体验游,以“草原旅游+”构建起由有形、有边的第一产业产出,向无形、无边的多业产出延伸的牧区全产业链,推动草原旅游成为第三产业龙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增长极,以及持续完善和提升草原旅游服务设施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