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1.
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进藏游客数量激增,布达拉宫作为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接待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将对该世界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并成为阻碍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旅游环境容量的部分理论出发,就缓解布达拉宫接待压力及加强对布达拉宫保护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整个西藏文化旅游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高师声乐教学除了要重视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外,还必须注重"声、情、理、心"的训练,即:重视发声练习,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加强学生对歌唱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等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160篇.实际上,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性,揭示出了高师声乐考试中的诸多弊端,探索了新形势下考试制度的革新与完善,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较科学、较系统的考试模式.通过对声乐考试制度的改革,力求从实际出发,让声乐考试评分更具客观性,达到能够客观、全面、公正、准确地对学生一个时间段中的声乐学习给予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为"旅游(西藏)"目录下模糊检索到的论文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得出: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文献在数量上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加速的阶梯型上升趋势,在研究水平上也随时间推移呈现出跨越式的提高,在旅游研究方法上也逐渐向定量化、个案化、理论化转变,呈现出不断趋向良性、繁荣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学科框架体系不均衡、研究焦点与热点相对滞后、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未来西藏的旅游研究重点为:在特殊地域及民族文化条件下旅游产业水平提升研究、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研究、旅游管理机制转化研究、"跨越式"发展战略下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研究.西藏旅游研究亟待关注的空白点:旅游危机管理、旅游援藏、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问题和学科.  相似文献   
6.
基于旅游市场调查的游客旅游体验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旅桂外国人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在对来桂林游客旅游动机、旅游体验性评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来桂外国游客的客源结构、主要旅游动机、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认知;根据主要动机和旅游后体验性评价的对比,提出了桂林旅游产品开发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追求身心放松、个性化的观光与休闲结合的度假旅游产品,是来桂旅游的基本感受。与此对应的则为桂林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绍兴这片古老深厚的沃土养育了灿烂辉煌丰厚博大的越文化。越剧作为越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多种手段、多种形式体现出越文化的丰富内涵,该文从越文化孕育了越剧的产生,越剧对越文化的体现与解读两个方面探讨了越剧与越文化的关系。越剧在越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产生,历经发展、演变都折射出越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存续、积淀,扩散开来,最终与越文化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客主交互行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者(客)与东道主(主)之间交互行为的一般模式及其对客主交互效应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现阶段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并针对西藏在旅游资源品位极高、旅游业正值蓬勃大发展之际,旅游环境急需保护的问题,提出建立良性的客主交互关系的重要性及紧迫性。最后,从客主交互理论角度,对西藏旅游如何长期和谐地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类型,文化线路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动态传播过程,使交融的文化影响得以流动,是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唐蕃古道”是唐与吐蕃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道,对汉藏关系及其文化融合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文化线路相关理论,本文分析了“唐蕃古道”的价值特性,并对其线路遗存及景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申请世界文化线路遗产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师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专业院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内在要求,这就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探讨高师声乐教学的路子。笔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发现高师声乐教学除了要重视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外,还必须注重“声、情、理、心”的训练,即重视发声练习,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加强学生对歌唱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等方面的训练,经过近一年的教学运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