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修辞格是一种语言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常规并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能使语言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如果说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运用了修辞格的新闻标题堪称"明眸",就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能给读者以语言上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达到人平国民收入800美元的小康生活水平,和省委提出的富民、升位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大大激发了全省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发展战略目标既定,如何实现它,当前经济学界正在开展热烈讨论。有的主张四川经济发展重点地区应当“逐渐由东向西转移”;有的认为应当“依靠盆地,开发两翼”;有的提出“依靠成、渝,开发攀、宜,带动腹、翼”。我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非英语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从教学观念、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当前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南亚热带地区自然和品种资源丰富,种植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热带农业尤其热带园艺作物已成为我省热区特色支柱产业和出口创汇的骨干商品,在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农业和外向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该报告在对福建省南亚热区发展热带作物所取得成效、做法与体会等进行客观、翔实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带作物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围绕福建热作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重点发展产业及促进热带南亚热带作物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属于思想观念意识范畴,铸牢进程离不开文学、艺术、媒体、影视等精神生产领域物化媒介的支撑,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在地遵循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理论规约。本研究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精神生产规律探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精神生产实际,总结出以党的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构建自觉参与精神生产的共同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历史观等具体路径,为精神生产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物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物价狂涨,给人民群众造成深重灾难。国民党政府为了安定后方巩固政权,对物价问题极为重视,并采取许冬措施平抑物价。但收效甚微。目前我国物价问题也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尽管我们当前出现的物价问题与国民党时期的物价问题有本质不同,但是国民党时期物价上涨中出现的情况与国民党政府物价管理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公共部门管理者胜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部门管理者作为一支政府行政部门的代表性队伍,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部门管理者胜任力模型,为公共部门管理者的素质研究、考核培训、甄选提升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通过对胜任力理论的研究,建立了胜任力评价模型,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具有模糊性、复杂性的评价因素科学量化,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振东 《管理学报》2009,6(7):972-977
通过借助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来分析和研究品牌个性与品牌延伸在品牌年轻化过程中的作用,并利用调研设计方法来研究其他品牌因素.同时,在5个中国代表性城市:北京(北部)、深圳(南部)、上海(东部)、成都(西部)和武汉(中部)进行了调研.研究结论表明:鲜明的品牌个性和向年轻人市场延伸的举措,能够起到提升品牌形象和扩大品牌知名度的作用.从而使品牌重新获得品牌资产,让已老化的品牌得以年轻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奈达的理论对口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遵循和丰富传统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教学中的初级表层阶段的语言转换过程,更重要的是实现口译教学中的高级深层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双重作用下,才能使学生充分把握口译的动态对等,从而达到口译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以及党的民族工作作出的英明抉择和重大部署,二者共同蕴含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基因、共同体现中国共产党共建共享理念、共同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且同是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坚持与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之魂,二者共同形塑了相辅相成、同频共振的互构逻辑,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迈向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