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大学生政治取向的引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的形成.引导大学生政治取向的方法,包括政治引导、自我教育、政治心理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大众传媒和因特网的利用等.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并用,才能保证大学生正确的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2.
陈龙彪 《南方论刊》2005,2(11):54-56
必须加强当代大学生对政治取向的教育引导。深化“两课”教育改革,发挥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优化社会教育环境,强化社会教育作用;确立人本教育观,强化大学生主体认同意识等方面是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教育引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科学内涵,并对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只有以人为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构建全员育人的机制、科学合理地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才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特征和影响大学生政治取向的政治社会化因素,提出并论述了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引导、激发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政治人格,以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随着电脑网络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网络化必然会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马列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而推动其理论不断发展的正是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事实材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鲜活素材,进而不断为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6.
政治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的形成 ,政治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方向。从政治取向的内在结构进行静态分析 ,可发现政治取向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 ,主要的要素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和政治态度。这些要素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 ,构成了有机的政治取向 ,作用于人们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7.
试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世纪世界发展的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给统战工作带来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统战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面对全球化的统战工作的对策是: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坚持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统一战线必须为三大战略任务服务;坚持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统一战线;建设开放的统一战线等。21  相似文献   
8.
政治取向是指政治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政治社会化而形成的关于政治系统的认识、情感、价值、信念、态度等心理结构及其特征,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一个人的基本政治取向与政治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构成了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条件,对政治观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