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是介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特殊职业,需要一种特殊的意识,即编辑意识。它是编辑综合素质的体现,决定着编辑出版的质量。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从政治、业务、心理诸方面培养编辑的综合素质,强化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2.
学术水平和学术质量是学术刊物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质量的学术刊物是没有前途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术刊物应如何保存和发展自己,这不仅是编辑们的事情,同时也是广大作者的事情,编辑和作者应当共同携起手来,提高自身的修养,多出一些学术水平、质量较高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好文章,这才是维护学术刊物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历代书法风格转换过程的研究 ,可以发现 ,中国传统书法的创新不论是字体形态的改革 ,还是审美风格的创新变化 ,都必须基于汉字的结构规则之上 ,必须基于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来进行。如果离开了这一发展轨道 ,也就是孙过庭斥骂的 :“易雕宫于穴处 ,反玉辂于椎者”。这样所谓的创新是不会有成就的 ,即使标新立异 ,风火一时 ,也终不免会被历史所淘汰。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经验,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着手,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论述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和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书法之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是品评书法艺术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书法艺术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在书法实践中,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和追求书法之神呢?经过对古代相关论述的归纳和总结,可以得出这样几点:一形全,二质强,三舒泰,四润泽,五变化。得其五者,神采自生矣。  相似文献   
6.
经过对散见于古代书论中的片段分析,发现古代书法家的书法创新观主要有这样几种集古、明法、功夫、性灵、追本溯源等。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书学范畴中最基本的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可以说连书法艺术的门也找不着,更不用说走进书法艺术的殿堂。书法创新的突破点在何处?经过对古代书法家的风格形成过程的分析,发现书法创新的法门就在于“取法自然”,即从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才是书法创新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正> 服饰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列为衣、食、住、行之首位。它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水准。我国传统服饰的演变,是我国文化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一、服饰的起源和演变原始人使用服饰的最初动机是装饰,保护和遮盖并非第一需要。至今曾发现过不少不穿衣服的原始民族,却从未发现过没有装饰品的原始民族。原始人对佩戴饰物十分重视宝石、羽毛、兽皮、贝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提出:"凡论书之气,以士气为上。"这里的"士气"指的是什么?论者解释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一些可笑的观点。从刘熙载的《艺概》原文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述,站在书法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将"士气"解释为军事术语的"士气"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9.
<正> 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借以表达自身的特定的物质手段。书法这种特殊的艺术,就是借助于带有绘画质素的线条美来进行文字书写的。正因为这种特定的物质手段,再加上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也就确定了其更高的内涵和更深刻的意蕴,从而也使之更趋于抽象化。这样,不仅要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整个书论中,比喻之多可以说是一大奇观。而且比喻之奇、之妙、之广,也是在描述其它内容的文字中难以比拟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山石、鱼虫鸟兽……,凡是文字能够涉及的内容,都可以与之发生联系,都可以借其来描述书法。 那么,如此众多的比喻对于反映书法艺术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这确实是很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弄清楚它对于我们理解书法艺术、学习书法艺术、欣赏书法艺术,都是不可缺少。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些比喻的妙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