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曲靖地区共有壮族人口25355人(1988年),主要分布在南端南盘江流域的师宗、罗平县,其次分布在北端金沙江支流牛栏江两岸的会泽、宣威县。 壮族聚居的师宗县,又主要分布在五龙、高良、龙庆三个乡。位于曲靖地区的最南端,东接罗平县,并与广西的西林县隔江(即清水江)相望,南连文山州的邱北县,西邻红河州的泸西县,北靠本县的大同、彩云乡。全县共有壮族84个自然村,3466户,19792人。  相似文献   
2.
马曜同志领导的联合调查组,得出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是封建领主制的结论,并向地委和省边委提交长达10万言调查总结报告。根据中央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西双版纳封建领主经济不同于封建地主经济的特点,又协助思茅地委,提出了有别于内地土改的和平协商方案,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践证明,西双版纳的民主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傣族支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讲述了傣族不同支系的文化特点以及不同支系的名称、分布和人口状况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对祖国的文化繁荣作出了宝贵贡献。 傣族的历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斗争、生活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又在汉族历法及南亚佛教国家佛历的影响下逐步得以完善,但仍保持着自己民族的特点。傣文历书“宝巴伽登[pop~4b~1k~1twn~4],是祖国天文宝库中的一分重要宝藏。 笔者五十年代初参加了西双版纳的社会调查,曾接触过一些有关资料。据说傣族曾用过三个历法,也有的曾经历三个时代。一个叫“当补腊萨哈” [t(?)m~1pu~6la~6sa~1xat~2](橄榄时代),即没有“召勐”(土司),没有佛寺、没有负担的时代;第二个叫“滇鲁腊萨哈”[t(?)n~1du~1la6sa~1xat~2](谷米时代),即有召勐、有佛寺,但没有负担的时代;第三个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文化高立士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住房形式,多系竹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柱、为木质,椽、檩及楼板、楼壁为竹料,以编织的“草排”盖顶,俗称竹楼、草楼,史称“干栏”。楼呈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2.5米,下层无墙,高脚柱裸露,用以饲养牲畜...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原名勐景洪或勐泐,景洪又是该地区的首府。泰国人称勐景洪为勐景拢,是音变之故……”。谢远章先生这么解释。泰国史书几乎都称勐景洪为勐景拢,而西双版纳人则自称为景洪。西双版纳末世召片领——召孟罕勒也说,要象谢远章先生所解释的那样,称为景洪。泰国人错称勐景洪为勐景拢,已有很长的历史,至少从却克里王朝(即曼谷王朝)初期就开始。尽管如此,我们对它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并没有随之而错。既然知道错称了,就应该改正过来,还其本来之历史面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山区民族历史上的传统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双版纳山区诸民族,经过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形成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他们将森林资源划分为六种林区,即寨神林、坟林、村寨防风防火林、山箐水源林、山梁隔火林、轮歇耕作林。前五种林区是绝不允许刀耕火种的,只有轮歇地林区才能砍伐耕种;传统刀耕火种绝非乱砍滥伐,而是根据不同海拔、土壤、植被、坡度划分为三种类型,进行不同的耕作方式,最终达到调适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曼人的社会经济与传统文化高立士曼人(或称“芒人”、“莽人”)是居住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群体。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他们仍处于社会发展的低态上。本文是对该族体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第一次比较完整的报导,弥足珍贵。“曼人”是我国尚未确定民族归...  相似文献   
9.
傣族支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傣族是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5个,即彝族405万,白族133万,哈尼族124万,傣族101万,壮族100万(1990年人口普查数),傣族居第4位;全省8个民族自治州,傣族占两个,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0.
曲靖地区师宗县的壮族(占全区壮族总人口的83%强),明初属广西府(今沪西县),系垅氏土司的农奴,于弘治年间即明朝中叶(公元1488~1505年)“改土归流”,知县委派流官,乡、村设千户、百户,清袭明制,民国设保甲制,解放后,由社长、队长、村长统一管理,但至今仍保留有壮族族长制的遗俗;百户、把事制至今已有400~500年历史,但据康熙《师宗州志》载,对照壮乡墓碑、墓志及壮族民间保存的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执照”、“功牌”为依据可考证;壮族社会也曾经历过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仅就师宗壮乡的族长制、百户制及封建地主制作粗浅的试析,但愿这篇拙文,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