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鱼耀 《世界民族》2022,(2):25-35
制度体系改造与思想理论创设是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策略。老挝在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为培育“老挝民族”共同体,不同程度地借鉴了社会主义主要国家“民族识别”的发展经验,并依据自身实际开创出老挝特色,实现了自我变通。独立运动中,老挝人民党着重族群的“划分”,提倡基于地形结构的“三分法”以缓和紧张的群体关系,团结不同力量。共和国建立后,老挝政府重点推进民族的“识别”,因地制宜地协调社会融合,树立“老挝人”这一共同意识,强调“老挝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如此,老挝不仅厘清了历史时期的族群成分,也从国家层面上明晰了共同体培育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民族国家重构国族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
学界关于礼物交换的研究多遵循莫斯的经典理论路径,讲求送礼与回礼的对称,注重探究礼物的神圣性,追寻“礼物之灵”的内核所在,但八坊社会日常的礼物流动在表面看来却并未完全遵循对称互惠的往来规则。在当地,送礼者着意物品样式与种类的搭配,受礼者关注其蕴含情谊和心意的表达,前者不甚期待回礼,后者不太强调多寡,故以所谓的传统礼物互动来刻画赠予者与收受者的关系似乎并不完美。深究即可发现,表象之下,八坊人实际想借助礼物流动构建的是送礼者与群体伦理间的交换脉络,由社会勾勒出的“礼数”将最终完成回礼并展现出一定的对称特征。由此出发,对礼物互惠的进一步讨论,在交换主体及社会因素上的拓展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考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