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上海中华地学会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中国首个将马克思主义观点引入地理学的学术团体.他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之中,尤其注重对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卡尔·魏特夫关于地理学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引介,这在当时以苏联马列主义为主的社会思潮中可谓是一个异质性的思想景观,有着许多与苏联马列主义不同的理论特质.对这一段思想史的解蔽,有利于彰显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多元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汉人”是近代中国边政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西汉以来汉族始终是新疆地方社会的重要一员,及至清代则形成了“兵屯、户屯、商帮”等组织形式;汉族在新疆地方史上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呈现为“被迫迁入”“安家立业”和“建功立业”三种类型,“守疆、治疆、兴疆”则是汉族对新疆地方社会所作的基本贡献。针对近代新疆民族问题,部分研究者以新疆民族交融为依据,指出包括汉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构成的一分子”,并以此为汉族在改善新疆民族关系上作出应有的担当和示范构筑观念基础。近代中国边政学兴起背景下的新疆汉族研究,为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可敬的思考探索,也为当代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提供一定的学术镜鉴。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凝结而成的大家庭,而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毛泽东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要克服近代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残余,让各族人民培育共同的革命荣誉感与历史记忆;另一方面要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制度功能,以及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的思考,为当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之道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防止狭隘民族主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人心防线,战略上要强化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层次认同,将提高“五个认同”贯彻落实到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