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检测专业也随乏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的发展.有关食品检测的新的技术不断被开发应用,并且相关的研发工作也同时进行中,因此在大专教学中如何将科研与教学进行结合,使得科研可以得到创新发展,学生也能接受到最新的专业知识,使得科研与教学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成为我们新的探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业收益与数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生产力的发展,甘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对缺失数据进行Monte Carlo处理的基础上,利用1998-2007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对畜牧业数量增长与甘南畜牧业收益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甘南畜牧业经济收益与畜牧业数量之间存在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种植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及人口规模的增加对甘南畜牧业发展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通过对甘南畜牧业的科学规划可以适度提高甘南的畜牧业经济收益,因此科学发展观对甘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模型估计了估算了中国各省和三大区域1978~2007年的TFP水平和Malmquist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TFP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区域效率差异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要想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效率差异所产生的损失,建立更有效的经济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中期以制造业为核心并重心逐渐向服务业转移的长期经济发展体制,动态提高区域TFP以缩小区域之间TFP和经济差距,以达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工贸易与出口顺差形成机制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唯实 《社科纵横》2007,22(8):54-55
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及出口顺差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一些措施,应用相关的数据对我国的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了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并得出结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进行全球贸易,利用我国的比较优势进行加工贸易才是导致我国出口顺差增长过快的根源,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唯实 《人才开发》2005,(11):1-1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喜讯频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擘画了“十一五”新的发展蓝图,举世瞩目;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多项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矗起了我国高科技发展新的里程碑,震动中外。这两件大事向国人告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首要任务是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一要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五中全会的一个鲜明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这就要打破固有的发展偏见,把那种以恶化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转…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7.
张唯实 《统计与决策》2011,(19):105-107
文章以增量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投入产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了中国的软投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应用增量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997-2007年间的软投入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7-2007年间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改善,相关产业结构相对比例发生了变动。同时对此期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唯实 《社科纵横》2006,21(12):11-12
经济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自主创新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指出甘肃省要转换经济增长机制,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建立自主创新机制,为创新企业提供内在激励机制,从而提升甘肃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环境、贸易争端、可持续发展、消费支出比例过低等问题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为长期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简要分析,认为我国在第二产业方面要想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缩小差距是相当困难的,我国能够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的最优路径就是使自身经济更开放,突破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建立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