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全球灾害频发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非人物种的边界及共生关系。人类学的跨界研究可以更好地、多方面地理解它者的社会生命,从而探索自然与文化断裂的接触地带。然而,人类学的它者指向在现当代遭遇表述危机与实践困境,导致多物种研究的本体论转向,跨物种民族志便是此次转向的一种延续和突破,为弥合人与非人、人与自然两分提供了启示。跨物种民族志将人与非人置于更为宏大且具体的社会关系、文化背景和政经体系中,从制度、体系、文化、价值上探寻多物种共存的可能未来。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类学应当进一步深化它者的应用研究,促进跨地域、跨学科和多语言的交叉,融合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两类知识,丰富人类学知识体系,多方面展现多物种保护的中国话语与实践,构建全球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现在在淘宝上开店的人越来越多,然而真正赚钱的卖家比例却并不大.本文从以定位为主题,将服装行业的独特性考虑在内,期望能够从:寻找优势货源,迎合顾客需求,塑造独特的店面风格,以及发掘消费者潜在欲望、创造需求几个角度,为淘宝初创服装网店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纷纷裁员,社会失业率上升,大量裁员有违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鼓励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不鼓励企业在经济危机时大幅裁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根植于乡村的中国,是从乡村发展出来的中国。相对于村落、农村而言,乡村的概念具有多样性、丰沛性、融合性与整体性,是一个更为独立且开放的社会单元、文化单元,这是认识乡村价值、把握乡村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认知前提。在理解乡村的基础上,以J村文旅兴村的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振兴的空间与进路,思考乡村文化旅游的当代价值。文章认为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融合、开放与共享的理念,既要理解、尊重和认同乡土文化,也要融合都市与乡野、传统与现代,促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以文化悦民、文化惠民来实现文化聚民。与此同时,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短板在乡村,弱项在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有益尝试,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资源的关联互动和创新发展,将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素质水平是民办高校稳步发展的基础,师资质量决定民办高校发展质量的高低,而教师培训是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群体的培训是民办高校快速发展的有效前提。本文基于民办高校教师培训的相关理论与研究,进行一系列讨论,总结出当前民办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得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目前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对培训本身不重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效果评估等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培训制度的设定、培训团队的选择、培训内容的分层分类、培训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体系这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