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敖 《东西南北》2011,(18):36-38
我的独生女儿李文生在1964年9月22日,生在美国纽约。她的降世,是偶然的,因为尚勤去美国时,局面已是分手,不料去了不久,来电说有了小孩,就这样的,李文生在美国,我阴错阳差的变成美国人的爸爸。  相似文献   
2.
李敖 《今日南国》2013,(10):42-42
我的本领很多,看家的本领是什么呢?看书,看书的巧妙各有不同。英国文学家、思想家、诗人Coleridge说看书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海绵型,读书的时候他可以把看到的内容全部吸收,然后又几乎原样吐出来;第二种是沙漏型,看了和没看一样,一无所获。只消磨了时间而已;第三种是滤袋型,精华的部分全漏走了,剩下的都是糟粕;第四种是大宝石型,他读书不但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把这个好处传播出去,使别人也受益。这种读者很稀少。很难得。  相似文献   
3.
奸雄有一大特色,就是永不泄气,永远战斗个没完。他们不论多么失败,却绝不做失败主义者;不论处境多糟,却绝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们绝不灰心、绝不意懒、绝不怀忧丧志、绝不“不来了”。相对而言,所谓一般的好人,他们反倒是没有力量应付失败的。一旦失败,就泄气了,就丢下武器跑了。所以,局面  相似文献   
4.
妈妈的梦幻     
初读这篇章被作幽默诙谐、轻松舒缓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觉得李敖简直就是个大顽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在人物的称呼上。有时端庄典雅,充满真情。外祖母、妈妈、爸爸的称呼自然要恭恭敬敬、真真切切,一本正经;有时却又自然从俗,嘻嘻哈哈,充满灵性.兄妹八人一拨是“六千金”,另—拨是“元宝”;自己的外祖母,不称姥姥,却要叫做“妈妈的妈妈”“老太太”,爸爸变成了“老子”,妈妈也成了“小头目”“孩子王”,人物角色忽正忽反,忽上忽下,庄谐结合,倒错之中显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好人     
李敖 《中外书摘》2008,(7):70-71
小孩子看电视,他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检定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二分法”,对他很方便,对被他追得烦得要命的大人也很方便。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6.
有时候,你会原谅别人对你说谎,但你不会原谅别人把一个非常可笑非常粗糙的谎话随便丢过来骗你,你会生气,为什么?为了他不但对你说谎,竟还把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就是当她长大结婚以后,她要做一家之主,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独裁而又坚强,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下至我们八个孩子(二元宝,六千金),全都唯她老太太之命是从,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相似文献   
8.
我觉得古往今来,大人物的进与退、出山与归隐,都是很洒脱的,也都是有因果关系的。正因为在隐退时候有那种隆  相似文献   
9.
李敖  林正茂 《领导文萃》2006,(2):114-118
我写的书有九十六本被查禁了,我是人类有史以来,不论是古今中外,我写的书是被查禁最多的一个人,直到写呀写呀写,把国民党写垮了为止,他们对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当年查禁我书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宋楚瑜,那次参加所谓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他作为“副总统”落选了。他查禁我的书的时候是新闻局的局长。查禁我的单位不只新闻局,还有很多单位,不过,新闻局是个重要的单位。他有一次来看我,我跟他笑,我说:楚瑜兄啊,你们打不过我们。虽然你是国民党的文公会主任,虽然你是新闻局的局长,可是,搞宣传你们打不过我们。怎么样打不过我们?我说:我李敖可以把…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多年的人为阻隔,已使两岸的中国人变得相互陌生。在海禁重开,一片回归声中,从小心翼翼的试探经由羞答答的接触逐渐走向大大方方的正常往来。杯声酒影中,主客虽不乏蓦然回首似曾相识的惊喜,但终因睽违已久,政治、经济背景的差异,常使双方举步踟躇、困顿迷离。此情此景,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并进而达致彼此认同互补共进,就成为积极的现实可行之举。为此,我们新辟的“旧文新刊”专栏今年就用以介绍台湾文化的名人名文。李敖、祖籍山东,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四九年离大陆赴台,五九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两年后开始其自由撰述生涯。一九七一、一九八一年曾两度因文字入狱。李敖文笔锋利泼辣、晓畅淋漓,思想激烈,脾睨古今,几十年风云波澜,名满天下,诗亦随之, “消灭李敖”,还是“被李敖消灭”,已成为台湾文化界难以摆脱的心理情结。《老年人和棒子》是李敖的创名之作,原刊台湾《文星》杂志四十九号,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一日出版。此文一出,李敖名声暴涨,《文星》销路亦随之大增,由此而开始李敖的“文星”时代,直至四年后《文星》被查封寿寝。老年人交棒,青年人接棒,这大致相当于我们这儿的“接班”之意,这历来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复杂而又微妙的问题。传统农业国家,社会结构单一而凝固,基本的生产技艺都靠口传身授,占有经验的老午人自然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的延续唯老年人老首是瞻,由老年人老意而定,后生小子仅有唯唯喏喏承受的份儿。历史发居到了现代工业时代,人心大变,人心不老,社会的进化不再靠守成积渐而端赖激变革新,自此老年人地位一落千丈,青年人崛然而起,独获青睐。也许是我们的老大帝国太过于陈旧,也或许是我们的皓首老夫更老而弥坚,举目滔滔,我们的老一辈仍死死抓住手中的棒子不放,要放,也得自己策杖而行,老眼昏花地四处寻觅人格替身。他们的老朽身心在此时焕发出的勇气、玩耍出的权谋和拼死一战的信心常常使青春年少目瞪口呆。可时代终究比人强,打了几十年的老算盘也有失算的时候,乱哄哄闹了几十年挑选接班、抢班夺权的把戏,终落得“流水落花春去也”。这是老年人的悲哀!但又何尝不是青年人的悲剧! 令人惊诧莫名而叉感慨万端的是,相违已久的台湾竟也有类似的接棒问题。同祖同文,谁能说血不浓于水,浓于阻隔一时的海峡之水!六十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转型,传统文化发生变迁,处此历史断层期,社会问题丛生、危机显现,沉闷僵硬的政治、丈化格局与急速的经济变革严重错位。老一辈人物步履蹒跚已无力引领新时代潮流,刚成长的新一代得风气之先,但却得不到足够的机会自由施展,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与共识,形成了尖锐的代间冲突。老年人慨当以慷,安之若素,青年人忍无可忍,挺身而出,集结成“愤怒青年”群,向老年人玩弄于股掌的社会投射出压抑已久的怒气和愤慈,其中最激烈、最有力量的当数李敖李敖一针见血地利破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一、从感觉上面说,老年人肯不肯交出这一棒?第二,从技巧上面说,老年人会不会交出这一棒?第三、从棒本身来说,老年人交出来的是一枝什么棒?”这步步进逼的质疑“普遍地引起下一代知识分子的共鸣,也广泛地引起上一代知识分子的不安”(台湾学者殷海光语),时那些老不成器老不晓事的老顽固们无疑是当头棒喝,也令那些自诩为老当益壮“尚能饭否”的康颇老儿感到肚胀而难以消化。《棒子》既出,引来棒子无数,台湾一大学文学院院长有言:“李敖骂我们不交棒子!其实李敖有什么东西?我们要交,也不交给李敖!”李敖哈哈大笑,“交棒子的意思是上一辈退位,这一代抬头,岂是狭义的给我李敖一杯羹?我李敖也许如他所说一无所有,如果有,那我唯一的东西就是证明他们的东西不是东西!”李敖爽性豁出去了。他收回了眼巴巴的企望,他已不希罕老年人手中的棒子而开始另觅新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