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静  李璞 《职业时空》2008,4(8):159-159
高校教师担负的是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在目前高校体制不断改革、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校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出现的比例已经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2.
史论结合的新著─—《羌族文学史》简介李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家族成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羌族文学史》近日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它填补了文学史的一页空白,对提高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但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人力资源“软环境”的忽视显得尤为突出。为此,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构建实现人力资本强省“软环境”的重要性,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和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培育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土壤,以事业和感情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为四川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以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高等教育培育机制与社会需求的错位和脱节是造成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本文剖析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基于系统工程和胜任特征理论构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的框架模型,以培养大学生职业化素质为核心,以促进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执行为手段,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为目标,从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模型、大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测评系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机制、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耦合培养体系,以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精于开拓 独具匠心──读《彝族文学史》后感李璞过去,我们读过的中国文学史,实质上是一部汉族大学史,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并没有被写入史给予科学地评价。近日由李力、李明、陶学良、庹修明几位先生编著的、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文学史》,为编...  相似文献   
6.
李璞 《人才瞭望》2016,(6):125-125
国有钢铁企业正经历着历史上最困难的严冬期,企业经营的萧条以及大面积的亏损充斥着整个钢铁行业。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突出重围,占得先机,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国有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针对新时期大力提倡创新的要求,从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和途径两方面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唐颖  郭亚杰  李璞  张慧琴 《职业时空》2009,5(8):171-172
制定出“运用EAP系统提升大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对155名高校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近40%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不佳。EAP系统中的咨询服务、申诉服务和休闲活动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通过以上因子来设立EAP体系,能针对性地改善管理策略,增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辛弃疾是南宋词人中的大家 ,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业已成为一种文学范型 ,而宋元之际的刘辰翁对这种范型归纳得最为详尽具体 ,共有四个方面 :1)以诗文为词 ;2 )用经用史 ;3)牵雅颂 ;4)入郑卫。而这四个特点也始终贯彻在辰翁自己的词作中 ,并为其所发展 ,形成了独具面目的须溪风格  相似文献   
10.
从身份到契约,是西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法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结论,而中国学者往往毫不怀疑地拿来引用。文章在界定婚姻本质的基础上界定了婚姻契约的二重性,认为“婚姻契约”在中文语境中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现实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法律文本的婚姻契约,是当事人在缔结婚姻的过程中达成的合意,从而达致的婚姻契约化;观念上的婚姻契约,即作为一种类比意义上的用法,仅仅作为学理分析之用,而现实中的婚姻当事人并不缔结什么契约。在当下中国,观念层面的婚姻契约正在传播之中,而在现实层面上中国人的婚姻关系远非契约关系,因此在中国语境中,婚姻契约并无西方进化论方面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在于揭示婚姻契约观念在当下中国的可欲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