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今日袁隆平     
袁隆平的超级发挥1999年初美国《科学》杂志专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有希望的两条作物超高产育种途径。第一种就是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途径第二种是通过遗传工程手段提高光合作用的途径。但随后,国际农业磋商组织在向其会员转发这篇专文的时候干脆又删除7后一条介绍。于是在该国际组织眼里目前世界上最切实可行的作物超高产育种办法。惟有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模式。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概念最早源于日本。1989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又提出7一个“超级稻后改称”新株型稻”育种计划,正式出现了”超级稻”概念。1996年我国农业部正…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郊区沙河镇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场里,每天天刚蒙蒙亮,便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太太到这里查栏,然后又骑上自行车,来到数公里外的京密引水渠旁进行晨练。她就是当年曾为研制世界第一颗原子弹作出过贡献的美国女科学家琼·亨顿(Joan Hinton,中文名寒春)。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她和美国奶牛专家欧文·恩格斯特(Erwin Engst,中文名阳早)在延安喜结连理,而后一直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留在中国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他们虽已退休,但仍担任着中国农机研究院的高级顾问,继续为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亨顿…  相似文献   
3.
现今,世人已几乎无一例外地认识到,生物基因克隆和转移技术的发明,已使生物世界面临着一场空前重大的革命。 但是,人们也许还不知道,曾经有一名炎黄子孙在这场重大的生物革命中作出过关键性的贡献,并至今还在继续为推动这场革命的进展而努力奋斗。这名杰出的炎黄子孙,就是现年才59岁,正担任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主任的美籍华人辛世文。克隆植物基因之父 辛世文1942年出生于广东湛江,1954年随父母到香港,入协同中学就读,继而考入香港中文大学的亚新学院学生物。1966年毕业后教了一年中学,再进香港大学,1970年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聂冷 《老年世界》2010,(7):21-21
1910年9月某日,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于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 “呀,这不是胡洪驿(胡适原名胡洪辟)吗?”“哟,是竺可桢呀!你怎么还没死呀?”  相似文献   
5.
西藏散记     
洁白的哈达 当飞机从1.2万米高度小心翼翼地开始下降时,茫茫云海终于被一道曲折的“大陆岸线”迎面截住。从机窗看出去,由这道“岸线”标出的黄褐色的陆地上,山峦连绵起伏;白日经空,江河行地,皑皑的雪峰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蜿蜒挺拔、雄姿勃发,极目不尽。 20分钟后,飞机降落在贡嘎机场,皑皑雪峰由脚底升上了苍穹,仍是那样蜿蜒连绵,极目不尽,而愈见其雄奇挺拔。 走下飞机舷梯,脚踏坚实的大地,就正式进入西藏了。 这片大地号称“世界屋脊”,或日“地球的第三极”。的确,对于探险家们来说,要想登上这片大地上那数不胜数的…  相似文献   
6.
聂冷 《社区》2009,(32):21-21
1910年9月的一天,美国邮轮“中国皇后”号于上海吴淞港鸣响了起航的汽笛。  相似文献   
7.
获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的我国杰出的农学家袁隆平,是一个常被新闻媒体“炒作”的人物。这种“炒作”,使人们知道了诸如“他的身价值多少多少亿”、“股市上第一次有了一支以个人名字上市的股票”等等。然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读过本文之后,你不仅会知道“隆平高科”上市的前前后后,你还可以看到“杂交水稻之父”在市场大潮中身不由己的曲折历程,以及一位科学家永无止境的追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