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CHARLS 2013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式照料对失能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进一步对非正式照料的来源进行分类,发现配偶和子女(及子女的配偶)提供的非正式照料都可以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是其他亲属提供的非正式照料对于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于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女性的心理健康,但是对于男性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非正式照料能够缓解轻微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于严重失能的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扩展型家庭(Extended family)内部,成年子女共同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研究子女如何就照顾父母进行分工既有助于我们理解扩展型家庭内部的决策机制,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由于每个成年子女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不同,资源的优化配置意味着照料父母的责任应该主要由照料机会成本较低的子女来承担。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的全国追访数据(CHARLS 2013),选择子女与父母见面的频率作为衡量照料责任的指标,本文对成年子女照料父母的分工进行实证检验。利用固定效应Logit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低,其成为父母主要照料者的概率越大,每天与父母见面的概率也越大。如果用子女及其配偶的收入衡量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则收入水平越低,该子女成为父母主要照料者的概率越大,每天与父母见面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子女照料父母的分工体现了基于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照料父母的责任主要由照料的机会成本较低的成年子女来承担。从政策角度讲,本文的研究意味着政府在制定公共养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子女赡养父母的分工。由于公共政策可能会对家庭养老产生挤出效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该政策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子女产生不同的间接影响,导致不同的福利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期,福建女童疑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事件,引发了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媒体舆论中,主要分两种立场:一种是谴责福建卫计委及相关责任单位在处理事件中过程不透明、效率比较低;另一种是议论如何规范输血,避免类似风险事件的再发生.这种议论本身无可厚非,但要注意别让受害人及其家庭遭受二次伤害.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但是近年来随着出生性别比的攀升,婚姻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未婚男性的可能会对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子女数量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已婚儿子对父母的生活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未婚儿子的数量对父母的幸福感有不利的影响,未婚女儿的数量对父母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农村地区,当父母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时,未婚儿子的数量会降低父母治疗的概率,这说明未婚儿子的数量对父母健康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和《西厢记》中西方两部名剧论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悲喜剧概念,分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西方戏剧悲、喜剧经渭分明,推崇悲剧,轻视喜剧。悲剧的效果是怜悯与恐惧,恐惧中有亢奋,怜悯中有崇敬。中国戏剧则是寓悲于喜,授喜于悲,亦悲亦喜,悲喜混杂。因为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是和谐、平衡、匀称和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对"后大众化"和"后大众化阶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总结了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变化和成效,思考了适应后大众化阶段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CHARLS 2013年全国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已婚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影响。为了克服子女数量所带来的内生性,本文基于计划生育政策在民族和城乡之间的差别进行因果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子女都已成家的母亲来说,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偏瘦和低血压的概率,提高高血压的概率,总体上不会显著提高身体健康的概率。但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龄女性而言,子女数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偏瘦、低血压和肥胖的概率,提高高血压的概率,并且在总体上会显著提高身体健康的概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