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外资产业集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成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外资的进入伴随着产业的集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出现外资产业集聚现象原因的分析,总结了外资产业集聚的特点,并对长江三角洲外资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双重扭曲影响中国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面临着劳动力与资本成本的扭曲以及劳动力与资本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扭曲。双重扭曲极大限制了创新要素的供给和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行为的“集体缺失”。本文认为造成双重扭曲的关键在农村,特别是中国的城乡二元分割问题,而这种双重扭曲又被各地方政府的官员治理行为所强化,最终导致微观创新主体创新动力的缺失。因此,任何试图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滞后的政策措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投入要素的成本结构与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形成的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金融结构影响自主创新能力微观机制的分析,运用中国1980~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说明金融结构和自主创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金融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文章提出:应该把金融发展目标集中于改善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以及加强对金融体系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设方面.才能够更加有利于金融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拿来主义"与我国自主创新行为的集体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的"拿来主义"导致我国自主创新行为的"集体缺失".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需求因素,是影响一国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偏向于资本而非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结构造成的需求规模与需求结构的"扭曲",导致我国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滞后.这种扭曲性的收入分配结构的形成与决定,是由劳动力的供需条件、地方政府的官员治理行为以及二元化城乡分割中农民工的收入来源结构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而成.因此,任何试图改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滞后的政策措施,都应当充分考虑我国收入分配决定机制形成的复杂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6.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出口,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却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由此形成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已有研究认为,悖论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分割导致进入门槛过高,阻碍了企业内销,但该观点忽略了汇率在调节海外市场进入门槛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在Melitz(2003)的模型中引入汇率,考察本币汇率对生产率异质企业的出口和内销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本币贬值导致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低于国内市场,是形成悖论的重要原因;相反,本币升值会提高出口的生产率临界值,从而缓和悖论,甚至导致悖论消失。因此,本币低估是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重要解释变量。第二,国内市场分割增加了出口转内销的难度,延迟了低效率出口企业的退出行为,从而削弱了升值的积极效应。本文随后使用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2000—2007年)进行的经验检验支持了上述理论预测。由此,本文建议人民币适度升值有利于促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且需以破除国内市场分割为辅助,方能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