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封建社会末期的清代,人口问题仍然主要表现为农民脱离土地,流离失所。由于人口过多,这些流移的农民已经“复业”无望,成为社会的绝对过剩人口。后者出现在什么时期呢?本文拟围绕清代的游民及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民主改革以前,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地区还保留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剥削形式的奴隶制度。解放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在这里的贯彻执行,这里的广大奴隶群众和其他劳动人民终于感到对于这个制度本身不能再加容忍。他们不再采用个体逃亡或者改换“主子”的斗争形式进行反抗,而是集体地向党向人民政府提出根本废除这个野蛮制度的要求。这种群众自发性的呼声和集体反抗压迫的行为,如拒服劳役、抗债、抗租和集体逃跑等,到了1955年下半年,成为本地区日益增多和普遍化的形势。这样,依照宪法的规定、人民的意志和党的民族政策,1956年2月,凉山彝族自治州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历史上,川西藏区曾是西康省的一部分,旧时人们称之为西康者往往多指该地区。本文主要依据民国年间的有关官方材料、学者们的调查报告以及少量当代调查资料.试对那一时期川西藏区的人口状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各族首领世袭官职管辖地方、藉以实现间接统治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分封制,它与历史上裂土封侯不同的是以当地现实的势力划分为基础,是承认事实的分封。这种制度,是“羁縻”政策的发展,为中央政权治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施政。对于巩固祖国的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土司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与人口再生产 (一) 西双版纳的领主制 西双版纳,古称动泐,明代才有西双版纳之称。据傣文《泐史》记载,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6.
改土归流与康区社会(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对康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区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区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