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今天的人口是在历史人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清代乾、嘉、道时期人口的飞跃增长,对中国确立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一定的关系。据清初统计,顺治八年国家控制的全国成年男丁一千零六十余万。但到乾隆六年,人口陡增至一亿四千三百多万。乾隆在位六十年间,人口连续突破一亿、二亿、三亿大关。道光年间又  相似文献   
2.
<正> 读《文史哲》八○年第二期孙达人同志《明初户口升降考实》一文(以下简称孙文)颇有启发。然而,对文中关于从洪武初至洪武十四年的十多年间户口增长661.6%,洪武十四年后明代户口基本上没有什么上升,及明初南北户口的升降已出现“绝然相反”的趋势等一系列论断,我们却不敢苟同,特提出来就教于孙达人同志。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人物,都应当在新的材料和观点基础上重新进行评价。例如,上海地区明代有许多著名人物,如徐光启大家意见比较一致,但另一些人,象徐阶、董其昌就不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年我陪英国一个学者Roberts到松江访问,他问我们:对于这两个人你们的看法怎样?大  相似文献   
4.
陈子龙是上海青浦县人,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志士。陈子龙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参加了激烈的斗争。他有屈、贾的情怀,杜、白的经历,七步的才华,但不能有所施展,抱恨以终。他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首悲壮的史诗,一幅表现崇高民族气节、慷慨赴难的画卷。自然,陈子龙并非完人。在他身上,既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又深刻地打上时代的和阶级、阶层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通志》,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习惯上简称“三通”。这三部巨著系统地汇集了丰富的历史文献,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及政治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值得注意的是,“三通”中还保存了中国历史上丰富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统计的资料。本文试图对“三通”中的历史人口统计,作一简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统计的国家之一。有关人口统计的零星片段记载,可上溯到远古,从卜辞、金文中就能找到不少。其他文字记载也很多。《国语·周语》记载西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乃料民于太原”,则是最早有记录的户口普查。然而,在中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