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更多的好形式来表现新的时代。 ——郭沫若 新诗的形式问题,是一个进行过多次热烈讨论的题目,至今仍在讨论、探索、尝试实践中。许多诗人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试验,贺敬之就是其中取得重要成就的著名诗人之一。 历来杰出的诗人,他们都不菲薄形式,忽略形式,而是重视形式。他们不是形式主义者,而是形式的创造者。他们创造着诗,同时也创造着诗的形式。贺敬之是注重诗的形式的,他说:“诗,不能没有形式”,又说:“形式,当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关于新诗形式的创造,他提出了相当完整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诗歌,用的是形象思维,但这并不排斥诗篇可以有议论;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反对“以议论为诗”,这自然是对的,但这绝不能象明代诗人王世贞所说的那样,诗歌“一涉议论,便是鬼道”(引自胡震亨《唐音癸签》)。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诗歌也进行议论和思考,这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3.
诗中应有“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应有我”,抒情诗离不开“我”。这个“我”,就是我们所说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是一首打动了千百万人心的佳作,诗中多次出现“我”。除数处“我敢说”属于过渡性语句外,有两段集中抒发“我”的思想感情。一段是:当写到张志新烈士惨遭杀害,“正是需要光明  相似文献   
4.
贺敬之成为我国当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诗人,是在建国以后。但在建国前,他却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的历史。建国后,诗人曾将他建国前的诗作编集出版了《并没有冬天》(收入1940年诗作)、《乡村的夜》(收入1941年至1947年诗作)和《朝阳花开》(收入1942年至1942年诗作,初版时名《笑》)。还有一部分作品没有收入这些诗集,例如抒情长诗《我走在早晨的大路上》和著名歌词《南泥湾》等。诗人建国前诗歌创作的数量比建国后的要多,也写得很有特色.它们是诗人创作成熟前的准备时期的作品,是一位“坚持文学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诗人在长期诗歌创作实践中留下的一串踏实有力的脚印,有其特有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北征》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名篇。这是一首基本上采用赋的手法写成的诗。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指出,“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肯定《北征》运用赋法的成功。认真研究一下《北征》运用赋法的成功经验,对今天的诗歌创作是不无裨益的。《北征》写于“安史之乱”爆发两年后的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安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