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析了道教思想对《桃花扇》内容和形式的影响,指出作者在抒写"离合之情"、"兴亡之感"的同时,宣扬道家人生如梦、功名皆假、成道归隐等思想,并以此为纲领,统揽剧本全篇,使全剧自始至终笼罩在浓郁的道教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2.
体验是艺术价值性的评判和领悟,而艺术是体验所转化的一种新的存在状态,其同构关系表现为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再现,其情感性可以导致艺术的深层意蕴的发现,在"身与物化"中达到移情的境界,进而在反刍中表现出浓浓的诗意。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了李贺诗歌独特艺术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内涵。从中可以看出李贺诗歌多采用联想、想象、直觉、幻觉、时空互渗等方法,把自己的情绪和感触移至自然万物之上,充满了浓重的神秘色彩,亦即原始思维和幻觉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于元明 《南都学坛》2003,23(5):64-67
全真教对马致远的杂剧思想内容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马致远的杂剧借助于全真教的教义主旨,重新阐释君权神授的思想,在消极悲观情绪中流露出对儒家正统观念无可奈何的思念之情;表达人生如梦、仙隐合一的人生虚无观念;推崇背离家庭亲情伦理关系的极端苦修思想;宣扬极端的禁欲主义和出家苦行的思想,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叛之情。  相似文献   
5.
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王鲁彦在以乡土回忆为审美对象和表现中心的文学创作中,触摸国民的精神生存本貌、历史变迁和世态践行,以浙江沿海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为视点,用文化启蒙和泛文化人类学的双重视角,试图建构一种国民精神的现代流变史,为巨变中的国民寻求一种精神的皈依,对民族文化品格的重建发出深情召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