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理论在付诸与经验的比较之前,通过相关性、相容性、自洽性和简单性判断优劣,在经验检验阶段,则通过检验蕴涵与经验的真假比较,得到确证或否证.判决性检验不能最终断定理论的命运,但可以由之发现被检验理论问题.由于观察的易谬性、理论的复合结构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科学理论的评价和检验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公民科研:构筑民主生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科研是普通公众参与职业科学家主导的科研活动,这种形式的活动早已形成全球性的浪潮.在我国组织开展公民科研活动,将构筑民主生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新平台.公民科研不是边缘科学,而是严格意义上的主流科学所能承受和容纳的科学研究活动,这种研究是公益性的,且区别于其他科研形式和科普活动.我国的公民科研应由中国科协牵头,科学界、政府、公众共同协商制定计划,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搭建起公民科研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颜面术     
以集团传记和类似材料为基础的史学技巧称为颜面术(prosopography)。该方法的特征是,用与许多人和事件相关的资料作为其材料来源。 颜面术并非科学史所独有的方法,事实上,只是最近,它才以一种精细的形式被引进这个领域。这种情况是受一般社会史,尤其是经济史的启发才发生的,一般社会史和经济史长期都在使用与颜面术中所使用的同类定量方法。不过,从高尔顿(F.Galton)开始。在对科学的研究中,使用集团传记已有100余年了,他搜集了当时在  相似文献   
4.
5.
科学素质的概念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米勒等人在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开发的科学素质三维框架蕴涵了潜在的公民科学素质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素质标准>,在形式和内容上确立了公民科学技术素质的范畴、标准和基准.<学生学习信息素质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科学和工程/技术信息素质>,是应对数字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设计的公民信息素质标准.<学生教育标准与基准>和<测量21世纪的技能>,是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在公民素质的一般框架中设计科学素质标准的尝试.这些标准虽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但对一般社会公众亦有引导作用.美国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准的制定者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实施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但却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