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诗歌鉴赏理论形成了功利接受与审美接受两大基本体系 ,它们互补发展。其发展历程 ,是从诗歌的外部价值判断走向诗歌内部的艺术解悟 ,其鉴赏视角是从读者的教化启迪与现实效应走向对诗歌作者、诗歌反映之客体、诗歌文本载体及读者的艺术感受诸方面的综合审视 ,从而构成了以言志论、缘情绮靡论、意境论、诗法论为代表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居主导地位的理论纲领。其中 ,志、情、辞、兴、象、境、法等 ,是诗歌鉴赏理论建构中的尤见重要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诗歌鉴赏的悟性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诗歌鉴赏的悟性判断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 ,它以直观形态显现对诗美的心灵感应 ,其主要特征是模糊性、多义性与情感性。悟性判断契合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 ,也提供了鉴赏者与读者直观沟通的可能。悟性判断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思想的土壤 ,它与道家的以心悟道、佛家的以心悟禅的思辨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继承与发扬悟性判断的诗评传统 ,对于发展我国的诗歌鉴赏学 ,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反形式主义斗争的产物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是金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与同时代的元好问可谓是并峙于金代文学论坛的双峰。他著有《滹南遗老集》,集中有《诗话》三卷,《文辨》四卷,其主要精神是反对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特别是对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的创作风气和写作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在反对形式主义的斗争中,举起了鲜明的旗帜,建立了自己的写作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相似的文学现象:许多朝代新建后常经历50年到100年左右的文学沉寂阶段才迎来文学的繁荣;各朝立国初期文学功能常囿于单一模式,歌功颂德成为文学主调;必经革新力量的推动,才展现文学发展的新局面.透过这些相似点可得到几点规律性认识:文学片面地维系于直接的功利观念,艺术规律受到抑制,将阻遏文学的兴盛;大学繁荣离不开对文学审美特征的把握.而审美理想的成熟与广泛认同,是文学繁荣的必备条件;文学发展历程盛衰相生,衰而启盛,盛中含衰,衰而求变,变复启盛。这种发展轨迹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观念和创作现象,比之于先秦两汉时代,发生了很大的演变。在诗歌领域,趋新变异的态势尤为明显。以往人们惯用现实主义这把标尺来衡量这个时期诗歌的价值,认为它脱离现实,形式主义泛滥,甚至视为诗歌发展长河中的逆流,尤其是对南朝诗歌的评价更多贬斥。诚然,这些评断道出了这一时期诗风的一些弊端,但仅执此一端,尚难以揭示这一时期诗歌现象的复杂性,更未能从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诗歌审美观念的变化来考察这种诗风变新的历史必然性。如何认识这个特异的文学发展阶段中的诗歌现象,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