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第十六期上发表的“关於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我读到时,以为在我写的“语法理论”上,我已对高先生的主张明白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即“中国语的词类一般说来因没有屈折形式作它们的标记,辨认自然不如印欧语系语言的词类容易,这是事实,但这绝对不能作为中国语在进入句子之前没有词类区别的论据;因为屈折形式或词的形态只是对於词的性质的确认,而词决不因形态不具丧失着它的不同的性质,英语无数兼性词(同一形体的词具有两种以上的性质)就是明证(傅子见语法理论,(以后简称语法理论)页  相似文献   
2.
王力先生说的‘重视语法的历史继承性,因为语法是稳固的,重视语法的历史发展,因为语法是变化的’这两句话是正确的,但是就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法的异同说,汉语语法的稳固和发展的具体内容,王先生却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从汉语语法上四大问题:词的构成,词的种类,词的职务,(或句子成分)词的位次(词的位次就是词典上的词凭籍来扮演句子成分或执行它的职务或表现出它的功用的唯一手段或方法)说,词的构成(一般只复音词有构成问题)在现代和古代汉语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但词的种类,词的职务、词的位次一般是相同的。就是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如我的‘语法理论’第一章(4—11页)所述,除相属式勹类这一大部分外,其它各式各类这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写古代汉语语法,举的例子尽可能从原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里搜求,经验证明学生文言底子不夠好,理解困难;于是先后由学生翻译散文部分,经我修改,并另附加注释,韵文部分则由我将其中不易懂的词句,分别解说。这些解说,有些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现商得人文杂志的同意先行发表诗经“硕鼠”“伐檀”两篇的解释;如它们对高中教师能有一点帮助,将再与人文杂志商量陆续发表其他解释文或翻译文,仍然以高中语文课本选录的为限。至新高中语文课本上其他文章,据我的工作计划,将加注释或翻译或图解(如信陵君列传等)以后也可能发表,如高中教师需要的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