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声贵,1976年生于福建南平。199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化学系,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生态学硕士学位,同年到美国伯明翰大学留学.2003年弃学回国创业,在秦岭深处办起生态猪场。他的举动顿时引起了国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受行业竞争、政府非理性、政局动荡等因素影响,近代中国的银行从20世纪初年展开联合经营,到20年代中后期则呈现兼并的趋势。此行为迎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达到了壮大银行规模、提高经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有关官利制产生的原因分析基本集中在资金缺乏、高利贷流行、传统资金出路有限方面;而通过本文的考察,官利制度的产生其实是近代股份制企业创办者在认知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资金相对剩余的条件下,受早期官办企业资金来源困惑和西方新式企业高额利润刺激的双重压力,在嫁接西方新式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自然把传统企业中的银股、护本或存款功能从形式上与现代企业制度合二为一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浅析洋务运动时期物价波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日旭 《兰州学刊》2006,(7):37-38,23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社会经济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作为经济晴雨表的物价,也在中外两种势力的交互作用下,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总的来看,上下波动较为平缓,但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19世纪60年代物价普遍上升;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物价大副下降;80年代末以后,物价又重新上扬。物价的如此变迁过程体现出了帝国主义逐步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受政府财政等因素影响,我国官办、官商合办银行曾在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次商业化趋势。通过商业化,官办银行普遍转向市场化经营,银行内部治理逐步规范,业务经营效率明显提高,这种趋势给当时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对当前银行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银行业是唯一一个几乎统一采用股份公司制度构建的行业。尽管中国的银行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超前性,但从其制度结构的变迁来看,明显具有路径选择上的渐进与强制并存、内部组织构成中的中外制度要素嫁接、外部机制中的连锁董监制、产权与控制权形式的多元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汇丰银行与近代天津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丰银行是近代在华外资银行的龙头;在证明有利可图的原则下,触角从香港伸向了京城的门户———天津。并以此为中心,操纵、控制中国的财政,对以天津为核心的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银行内部监督机制的形成,大致由早期的诱致性向南京政府时期的强制性交替的路径演进,经历了晚清的混合管理、北洋时期的独立于其他部门而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南京政府时期的逐渐统一等三个阶段.南京政府以前,银行内部监督机制的功能由于受业务发展、风险增加等市场性力量影响,在吸收外资银行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权力的提升也得到了加强;之后受政府力量的干预,银行内部监督脱离早期的自发演进轨迹,纳入政府需求的轨道,随后在战争、机构内迁等因素作用下,监督机制日益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2 0、3 0年代中国内地农村经济的衰落、破产 ,使农村地区的资金向城市集中 ,导致农村传统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破坏 ,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农业活动 ;对此 ,各大银行等新式金融机构在“资金归农”的呼声中 ,纷纷向农村地区直接或间接地放款 ,其效果虽然受到时局等因素的约束而大打折扣 ,但他们的介入却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镑亏是近代中国以外币为计价单位的债务在偿付过程中,由于制度性因素和人为操纵造成的亏损数额,庚子赔款镑亏是其中最多的一项。1902年—1935年,庚子赔款镑亏总额估算达7300余万海关两,1935年法币改革后庚子赔款镑亏渐趋消失。如此巨额且难以预期的庚子赔款镑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清末银钱比价的升高和上海金融市场中银拆每月末的“周期性”波动,后受赔款偿付方式及货币体系的变化,此影响渐趋消除;间接影响主要是引起货币改革争论,传播货币理论和推动近代中国货币制度变革,同时,在解决庚子赔款镑亏问题时,意外触发的庚子赔款“退”款推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