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册府元龟》卷694载:“韦伦为商州刺史,兖、荆、襄等道租庸使,会襄州裨将康楚之、张嘉延拥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又《旧唐书。穆宁传》说:广德初,“河运不通,漕輓由汉沔至商山,达京师”。《全唐文》卷784《秘书监穆元堂志》也说:“于时周郑路塞,东南  相似文献   
2.
栈道考     
引言近年来,我因为各方面的关系,几乎走遍了整个的四川和陕南,在漫长的行程中见到许多栈道的遗迹;引起了我研究栈道的兴趣,参考了一些有关的书籍;使我认识到目前所存的栈道遗迹,仅是古代栈道的一些残余部份,尚有若干条栈道,其遗迹却早已湮没了。根据古籍记载和目前还存有的遗迹,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四川的北通秦陇、南通云南,都是依靠栈道连系;甚至在唐宋时代,还是同样地利用栈道。则栈道在四川的交通史上,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正> 一宋毕升用胶泥铸成活字来印书,是印刷史上一大发明。但由于后人不明了胶泥是什么物品?误以为就是泥土,而泥土铸成的字,如经千三百度以上高温,烧煅为瓷,则其吸水率接近零,就不能作印刷用;如用千度左右温度烧炼为陶,则其吸水率为百分之二十,同样也不能印刷。即令勉强付印,而“泥埏体粗”,印出的字迹模糊,也难以应用。于是就先后有人对此产生了怀疑。“如罗振玉以为泥不能印刷。胡适以为火烧胶泥作字,似乎不合情理,也许毕升用的是锡类。美国斯文格尔以为毕升的泥活字,是金属铸的,所谓胶泥,乃是铸字的范型”(张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72页,以下简称张书)。对铸字材料的怀疑,就直接影响到活字的发明。没有铸字材料,又如何能发明活字呢?因此弄清胶泥是什么物品?乃是印刷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家藏经验方》是一部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的方书,故后代典籍如《普济方》及《永乐大典》等,均多次徵引其处方.但该书作者陈晔的事迹,无论是冈西氏的《宋以前医籍考》或丹波氏的《医籍考》,都付诸阙略,不能不认为是一件憾事.近年因整理中医古籍,纂辑医方佚文,见这部方书里提到宋高宗、许叔微、史载云、蕙民局以及监蕙民局赵尹(赵师睪)和临安等词句,我推知此书作者乃南宋中期人.  相似文献   
5.
张星烺先生《中西交通史料汇编》说:“史记大宛传载张骞自西域回,已明印度与中国,在西南方久有交通”。是印度通西蜀的道路,较之河西走廊通道,反在其前。可是当时王朝,要正式开发这一路线时,“又皆闭昆明莫能通”。而典籍内,却又经常提到天竺与西蜀的直接往来。如: 一、《法苑珠林》卷二十二说:“(西洱河)其地西北去巂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二千余里,问去天竺非远,往往有至彼者”。二、《高僧传》卷七说:“释慧睿,冀州人。少出家,持节精峻,常游方而学经,行蜀之西界,为人所抄掠,常使牧羊,有商客敬信者,见而异之,疑是沙门,请问经义,无不综达,商人遂以金赎之。即还袭染衣,笃学弥至,游历诸国,乃至南天竺界”。  相似文献   
6.
察隅在清代被看作是“野人”居住区,卫藏的有关文献,几乎都写作“狢(犭俞)(珞瑜)”,间有写作咱玉、白玉或杂瑜的。故其地往往被误为康熙时岳种琪进藏才归属;赵尔丰督川才设治。但一经研究,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记:取道“吐蕃界,更渡雪山南脚”入天竺路线,就包括有察隅的一段。而且唐樊绰《蛮书》所云“丽水出逻些三危山”,更明确提到了察隅地方。按丽水现称伊洛瓦底江,它的上源,有谓是独龙江(Tarou R.)的,也有说是驼洛江(Onam Tamai)的,由于前者较后者为长,自应以独龙江为正源。而独龙江源出察隅东山,足证《蛮书》言及的逻些三危山,就在察隅一带。  相似文献   
7.
冯涓是唐末前蜀时的文学家,一代名宿王仁裕称赞他是:“雄才奥学”,孙光宪也说他“自比杜工部”,而何光远《(钅监)诫录》更谓涓是“清苦直谏,比喻规箴。章奏悉于教化。所著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为大手笔。”则涓不仅是当时的文章魁首,而且也是一位正直人物。故清吴任臣撰《十国春秋》才为他立了传,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涓的生平。但经过一番研究后,发现吴传仍有疏漏,须要订正和补充。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哈立麻来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在《西洋记发微》里,曾提到《三宝太监下西洋通俗演义》中被誉为燃灯佛转世的金碧峰,实是西藏大宝法王哈立麻的影子。1988年四川大学纪念“徐中舒教授学术思想讨论会”要出专辑,因徐老研究明史,我特写了一篇《明史·乌斯藏大宝法王传读后》,其中又提到哈立麻。最近《西藏研究》刊出了刘孔伏同志《有关明成祖迎待哈立麻的一条新史料》,读后觉得,对哈立麻的问题,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而撰成此  相似文献   
9.
兄弟民族在历史上对祖国文化科技领域的贡献,以音乐为最突出,无论乐器或曲调,内中都有他们的结晶。至于科技,当然以元代的黄道婆把黎族的棉纺技术,传入中土,为最伟大。其次如《诗经·秦风》的“在其板屋。”《毛传》则说“板屋”是西戎的创造。还有,在匾额或佛像上贴金,用楮树浆作粘合剂,《格致镜原》卷65则说是两广兄弟民族所发明。至于《华阳国志》里的“笮桥”。据今人研究,这种竹索桥,与西藏现存的麻网桥、筒网桥,都是同出一源的索桥,乃西南民族因地制宜所创建的.后来发展为铁索桥,迄今川藏公路上的飞仙关大桥和泸定的大渡河桥,都是仿索桥结构而修造的。  相似文献   
10.
《明史·辅教王传》、《西番诸卫传》及《野获编》卷30、《广志绎》卷5均记载,明代来京路线,是限定“从四川雅州入”。而对从河州(临夏)、洮州(临潭)来朝贡的,则拒不延接,不予赏赐。足见雅州乃明廷与西藏的交通枢纽。在明代从雅州进出西藏,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取黎州经飞越岭入藏;二是取天全六番经罗岩州入藏。前者如《松窗梦语》卷3谓西藏贡使取黎州入京是其证。后者如《明史·大宝法王传》谓武宗朱厚照派宦官刘允入藏,取“天全六番出境”是其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