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既是现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中心课题。文章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从“生存境界”的角度来挽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在揭示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的基础上,区分了形而上学的理想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而上学的现实的合法性在于人的类生命和历史性,形而上学的鲜活的生命在于人类价值的寻求和生存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黑格尔反思式的概念辩证法所承载的形而上意境,及其两者之间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保卫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理论初衷。阿尔都塞立足《资本论》研究,聚焦“意识形态”问题,采用征候阅读法来理论地保卫马克思,捍卫马克思思想关于社会历史构成的“科学逻辑”。阿尔都塞冲撞意识形态界限的努力把意识形态的隐匿性、封闭性、统治性显现出来,从而为穿过意识形态幻象提供了理论前提。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维度探讨“个人消失”难题,是对马克思“个人被抽象统治”现代性问题的深入延展,但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精神分析”问题是从根本上错失了马克思的“解放逻辑”。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的成败启示我们要妥善处理形而上学批判和后形而上学希望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  相似文献   
4.
对实践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战场.在当今哲学界,人们或把实践看成是主观客观化的活动,或具体化为生产活动,或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力图从葛兰西的文本出发,解读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包含三个维度:历史、人和关系.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历史的辩证法和历史的绝对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近代哲学在张扬理性、完成转向的同时,也失去了哲学传统中所具有的关注人类命运和价值的智慧之根,这导致了理性形而上学在不断拓进的同时,也疏离了人类的生存困境.本文试图表明,在现代性的人类生存状况下,理性形而上学必然走向衰落,而在近代哲学框架下各种探究"形上之思"的努力也必然归于失败,寻求关乎人类整体命运的生存智慧将成为现代哲学的立足点和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6.
西方平台资本主义是数字技术和金融资本携手以平台装置实现资本根茎式布展,它以数据为生产要素通过技治手段以时空塌缩形式实现精益高效的交互活动。平台资本主义的兴起带来社会结构重大重组,也为《资本论》开启了亟须回应的当代空间。尽管19世纪的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数字资本主义,但是《资本论》关于机器、科技、资本的本质维度探讨和“人的现代性”根本追求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理论和原则高度的指导意义。《资本论》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和工艺学理论有助于理解技术事实、技术权力和科技风险,资本二重性及其权力批判理论提供揭穿平台资本主义政治叙事的本质原则,资本主义总体危机和未来走向理论是把握平台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8.
刘宇兰 《兰州学刊》2011,(12):6-9,24
当前"意识形态"一词的使用不断被泛化,但是意识形态概念却仍处于非反思的境地之中。对于这个熟知而非真知的意识形态概念,马克思的理论资源彰显出其重大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与现代性批判密切相关的。现代性的现实是意识形态的生活基础,现代性又通过意识形态以现实的文化机制表现出来。现代性是意识形态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是现代性的文化呈现。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我们既要以批判的态度来变革以往的"否定性的意识形态",同时又要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肯定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可以从马克思自然观找到理论基础。回到马克思自然观,深入挖掘马克思自然观的真实内涵,焕发其当代价值,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超越马克思自然观的外在实在论和内在主体论理解,立足马克思生活世界视野,从存在论出发诠释马克思自然观,是破解马克思自然观前提性误读的关键。超越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分立观念,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是过程性的有机体关系,是交互能动的生命体关系,在人类社会状态中人和自然达到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主体观的反思和马克思新主体观的变革是发展观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就发展的价值来说,传统主体观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为前提,导致了世界的消逝和主体的遗忘;在发展的认识上,人类是否无法逃脱"人类中心"的牢笼?马克思的新主体观立足于现实的具体的人,批判了现代性状况下原子式的抽象个人,进而马克思指出人的应然状态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人的真正的类生活。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就是"社会"!基于当代人类取得的各项成就基础上,发展是要对人类的缺失进行挽救,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