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引导国有企业认识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形成,国内市场正在和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企业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市场竞争,还有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世界跨国公司正纷纷进入我国,不少行业的市场主导权已经落在外国公司手中,不少国...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是和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的,媒介在其中甚至起到关键性、主导性作用.检视文学的发展即可印证这一点.从口耳相传到刻在甲骨之上,文学克服了声音稍纵即逝的局限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成为历史性存在,纸张的使用和活字印刷的出现又使文学在共时性维度得以大面积传播,从而扩大并巩固了文学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上世纪中期,电视的出现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降临.而电子媒介在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里就迅速奠定了传播霸主的地位.就文学而言,影像代替了文字,"读图"代替了"读书".传播媒介优劣强弱的抗衡结果让人为文学的命运哀怜叹息、惶惑迷茫,"文学终结论"和"文学性蔓延"论联袂而出,看似命题相反,实则都是对文学边缘化状态的焦虑表述.  相似文献   
3.
当代小说出现了一系列"智者"形象,大略可分为经验型和知识型.他们的出现,从历史角度来说,是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留在作家心中的烙印,从现实角度来说,是人文精神的召唤并召唤着人文精神.在"智者"身上,有着传统文化的色彩.从身份上来说,他们属于文化,属于自然,生活留给他们的是"歌"与"熬"--欢乐外表下的凄凉身世.  相似文献   
4.
王德威提出的“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论断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冲击集中在对现代文学起点的看法上。这一论断影响较大,受到的争议也较大,这既与王德威新的理论视角有关,也与其理论本身及论述的芜杂有关。王德威在晚清文学现代性话语和后现代性论述策略之间游移不定,建构和解构的话语纠缠在一起,造成了话语本身的自我驳难、自我否定。这是其无法恰当处理晚清文学与五四文学之间的关系所致,也是其获致非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人员动迁工作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石油管道局四公司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国际工程项目人员动迁的一些难点,对如何做好国际工程项目的人员动迁工作,确保国际工程项目人员顺利赴海外进行考察、投标、施工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今后国际工程项目的外事及人员动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五四青年虽然走出家门,但主体建构一直受到家族文化的牵引和制约,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一直徘徊在现代性爱和家族伦理的矛盾纠葛中.五四青年的觉醒从性爱意识的萌发开始,他们期望情爱与性爱的和谐一致,但却又总是在人伦与人欲之间挣扎,表现在文本中或是圣洁的精神恋爱,或是赤裸裸的性描写.个性解放赋予五四青年追求性爱的合理性,但家族伦理灌输的"万恶淫为首"的观念却又处处压抑着他们回避性爱,五四青年挣扎于人伦与人欲的漩涡中而苦闷、焦灼,却又无法在新旧/中西性爱伦理中寻找到平衡的支点,自我的分裂将使主体建构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庆邦是当今文坛坚持写短篇小说的作家之一,在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他作品中的复仇场面并不轰轰烈烈,而以灵魂拷问和精神逼迫的方式达到目的;由于父亲的缺席,在他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残缺美,一种辛酸的温馨美;无论复仇还是残缺,都不表现得激烈或是凄婉,而有一种韵味包涵在里面,就像火山不爆发出来,却始终让人感到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企业重组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的概念。一般来说,企业重组是指按照市场规律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企业本身)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实施的重新组合。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国有企业的重组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产权重组、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公司制改组、制定新的发展战略、调整管理层、组织结构重组、人员重组等。企业重组的方式可以分为合并式、控制式和吸纳式。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企业的兼并重组,是题中应有之义,由市场去运作,无需政府去干预。国有企业则与之不同,成熟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重组与我国目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9.
《龙船调》是一首优秀的湖北民歌。这首歌中的“龙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实体道具而已。从诠释学的角度对其重新解读,其实它意蕴丰富,是一条虎虎有生气的“蛟龙”,充溢着神性和瑞性浑然一体的文化韵味,昂扬着福生、奋进与和谐的民族精神。这种全新的意义视域,正是我们在重构“龙船”的历史语境中自然而然呈现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