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回望近现代山水画转型历程及其分析,将笔墨作为打入传统的基点作为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延伸至中国山水画独有的意境之美来谋求山水画创新之路,这对当代中国山水画成功转型、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晓枫 《现代妇女》2013,(11):133-133,145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凸显高职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基础教学管理尚存在不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改革。本文从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入手,分析高职基层教学管理不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论诗术>向以难读著称.文章以<论诗术>开篇首段为例,通过对勘柏拉图<王制>中苏格拉底的相应看法,并结合亚氏其他相关文本,对此段文字作了详细解读.文章特别强调,从根本上讲,无论在亚里士多德还是柏拉图那里,"模仿"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哲学问题,而非一般所谓文艺理论或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的"布置",与西方风景画"构图"的含义大不相同.中国山水画源自"师造化"之实境,追求的却是"中得心源"之"虚境".在观察方法上是"以流盼的目光,绸缪于身所盘桓的形形色色".不是停留在某一固定视角,所要追逐的是画中的"真趣",需要的是"畅神", "卧游".正如中国历代文人们对悠闲恬意生活的追求那样,寄望"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相对"实境"而言,它是亦真亦幻的"虚境",其意趣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高校思政课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研究,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意义;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政课教材内在逻辑体系的研究;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知识衔接问题;教师要强化"为学生服务"的职业理念。  相似文献   
6.
刘晓枫 《唐都学刊》2010,26(5):120-122
中国山水画自发轫之初即强调"畅神"、"卧游"、"怡情悦性"。画家写其"胸中丘壑",本身犹如一位"造物主"。"布置"一词不仅指"经营位置"、"置陈布势",还关涉到中国画创作的方方面面。它与西方风景画"构图"的含义大不相同,无论从创作动机、创作方法以至媒介载体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山水画源自于现实"师造化"之实景,追求的却是"中得心源"之"虚境"。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既是在"造景",也是在"造境"。中国山水画的意趣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