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波及世界,给后世文学以深远影响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浪漫主义文学。在一些论著和高校教材中,有的把它分为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有的把它分为反动浪漫主义,进步浪漫主义。一言以蔽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及浪漫主义文学自身发展中存在着对立的两个流派(或倾向)。但谈及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时,往往在区别思想之后,归纳出的却是它们共同的艺术特征。一方面是对立的两个流派(或倾向),一方面是共同的艺术特征,是很难令人理解的。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后半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的短篇小说《柏林之围》,直接取材于普法战争。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法时,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是拿破仑三世。政治阴谋家,军事冒险家拿破仑三世代表了当时法国金融贵族和工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实行军事独裁;对外实行沙文扩张主义。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法国出现的相对稳定,资产阶级迅速发展的虚幻景象,更助长了拿破仑三世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3.
当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小说家海因里希·伯尔(1917—),1951年成为专业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50年代起在世界文坛上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1971年《莱尼和他们》(一译《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的发表,被人们视为伯尔“小说创作的皇冠”。1972年“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贡献”,获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的小说创作遵循了欧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德社会的全貌。由于伯尔的创作从不回避尖锐的社会问题,因此在国内毁誉不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