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之间的界限已然不如从前那般泾渭分明,城市甚至逐渐取代了乡村的主体地位成为民族文化和审美空间的载体,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文学家们在告别乡村走向城市的这一过程中赋予城市以复杂而深邃的意象,并以自我的人生体验与文学思考将这一意象置于现代性的时空统一体中,建构出独特的空间话语。贾平凹的近作《暂坐》便是极具代表性的西京城市文本,作者以其自身独特的创作视野与现代主义意识,赋予了西京更加丰富的城市意象和空间话语。无论是作为生存状态瞭望口的城市意象,还是作为空间话语叙事场的公共场所,无不隐喻着人们在城市空间的生存镜像,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去谈论文学似乎并非易事,此文化背景下所衍生出的文学理论、文学流派与文学现象纷繁复杂,引发读者关于文学的诸多思考。显然,对于文学这样开放的场域而言很难做到标准统一,但我们还是会尽可能地去寻求一个最大公约数。我们所需要的文学应该是书写现实与表达理想并重,反映生活与表现浪漫结合,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对人生的沉思,还应该有对精神的慰藉。基于此,有些作品便值得我们去重读与深省,迟子建的文学作品即是如此。《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烟火漫卷》中所蕴含的人生体悟与精神沉淀,在体现独特的感性张力之余,更彰显着深厚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反艺术”(anti-art)作为20世纪艺术领域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以全新的思维颠覆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认知,迫使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不得不对艺术的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阿多诺对“反艺术”多有论述,但阿多诺所谓的“反艺术”(anti-art)与阿瑟·丹托、乔治·迪基、艾尔雅维茨以及蒂埃利·德·迪弗等艺术理论家所提及的“反艺术”(anti-art)又略有不同,区分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和以先锋派为代表的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态度便成为解锁“反艺术”的关键之所在。随着世界范围内向“后理论”(post-theoretical)“后艺术”(post-art)转向,在此语境下,厘清“反艺术”(anti-art)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艺术的发展,更关乎当下审美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