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说"五至"、"三无"和"五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藏简《民之父母》篇着重探讨了"五至"、"三无"和"五起"三事。此三者分别对应于"志"、"气"和"气志"三大范畴,同时也对应着礼乐之实、礼乐之原和礼乐之用三个方面。"五至"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谈的是礼乐之实;"三无"则主张"气"是"志"的外化,讲的是礼乐之原;"五起"是对前两者的进一步发挥,主要突出礼乐之用。其对应的"气志"则是"志"和"气"的统一,正如礼乐之用是由礼乐之实和礼乐之原所造就的一样。  相似文献   
2.
刘贻群 《文史哲》2005,(1):34-37
在新出楚简《恒先》的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学界目前对“恒先”有两种解释 :终极的先 ,还是道的别名。笔者赞同把“恒先”理解为终极、绝对的“先” ;而认为“恒先”不等于道 ,当然也并不与道无关 ,它是对道的属性的一种描述。二是关于朴静虚三个概念。这朴静虚 ,也是对恒先之时的一种描述 ,而并非等于道本身。从一种角度看 ,那时是静的 ;从另一种角度看 ,那时是虚的。将静虚二者合言之 ,又可以说 ,那时是朴的。三是《恒先》不像马王堆帛书《道原》明白地指出“道”之为“原”的本体性 ,也不像郭店楚简《太一生水》那样描述万物又“生”又“成” ,而是两者兼而有之的“自生” ,表现了中国哲学将宇宙本体论与宇宙生成论统而言之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上博藏简《民之父母》篇着重探讨了“五至”、“三无”和“五起”三事。此三者分别对应于“志”、“气”和“气志”三大范畴,同时也对应着礼乐之实、礼乐之原和礼乐之用三个方面。“五至”强调了“志”的主导作用,谈的是礼乐之实;“三无”则主张“气”是“志”的外化,讲的是礼乐之原;“五起”是对前两者的进一步发挥,主要突出礼乐之用。其对应的“气志”则是“志”和“气”的统一,正如礼乐之用是由礼乐之实和礼乐之原所造就的一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