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货币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居民收入的增加与生产的增加之间的差距。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也会引起通货膨胀。除了以上原因,还要特别指出的就是随着引致消费的增加也会引起一国经济的通货膨胀。这是由于引致消费对自发消费的竞争所产生的,农产品和工业品即可以作为消费品出售,也可以作为生产资料出售,因此当引致消费逐渐增加的时候,农业品和工业品作为生产资料出售的价格就会提高,从而提高自发消费的价格。此外引致消费的提高还会引起对自发消费的生产资料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效率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判指标,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文章运用DEA-Malmquist和随机效应Tobit回归等模型和方法,分析2010-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未达到有效状态,生态效率相对较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对2006—2019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时序与组成变化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pio脱钩弹性模型分析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基于EKC模型原理结合岭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并运用Python3软件拟合三次函数对合肥市农业碳排放进行科学预测。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谷物种植产生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农业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有弱脱钩、扩张连续、强负脱钩与强脱钩四种类型,其中主要以弱脱钩为主,且现阶段有向强脱钩发展的趋势;未来10年,合肥市农业碳排放量将逐年下降。总体表明,合肥市低碳农业发展良好,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属于重点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较为落后。通过对安徽大别山地区7个县域的农业数据研究,采用计量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影响安徽省大别山地区农业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老区农村用电量、播种面积、农业机械化水平、化肥施用量、粮食产量等因素能促进该地区农业发展,而农村从业人数、农用塑料薄膜施用量、旱涝保收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对老区农业发展的影响较小。提出通过完善老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提高以化肥施用为代表的农业技术推广等政策,千方百计地促进老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初步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对2014—2019年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对比分析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借助障碍度公式对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子进行诊断分析。结论如下:(1)考察期内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发展质量水平较低,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进步空间。(2)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分析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种植业结构指数和产品质量水平是制约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子。基于此,提出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提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优化配置资源,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3—2008年全国粮食分品种、分区域增产状况进行了研究,全国粮食增产区域特征为主要来源于主产省生产能力恢复与提升。固定面板效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区域粮食增产影响因素按贡献率排序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成灾面积减少〉有效灌溉面积增加〉高产作物比例增加。分品种看,粮食产量区域结构变化特征为:水稻为东北增、华南减、长江流域“双改单”;小麦增产主要来自黄淮海地区;玉米增产省份较多,但主要来自华北和东北地区;豆类是东北北部增加,东北南部减少,西部地区略有增加;薯类则向西北转移。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36个县市12年相关数据资料,运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认为,农业科技进步,农田水利建设,化肥投入等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好乡村作为安徽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和加快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进程中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水环境、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景观格局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土地整治中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宜耕未利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制定评价标准体系、建立监管调控机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地整治方法和途径、强化保护力度、加大培训力度等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般农业服务是WT《O农业协议》规定的国内支持政策中“绿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证明:这种政策能扩大农业资本总量、增加农业产出、提高粮食产量;加大一般农业服务的支持力度、优化其支持结构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