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欢学习。《论语·雍也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也曾强调要“让学生喜爱这个功课,觉得其乐无穷”.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从而调动注意力、思考力、意志力,学起来便得到内在的满足。这种深层次内在精神的乐,激人自新,催人奋进,是任何外在物质享受所不能比拟,无法取代的。《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取得最佳乐学效应应该:  相似文献   
2.
教育既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别的不说,光“乐学”艺术就很有研究价值。所谓“乐学”,通俗地讲就是喜爱学习。东晋孙盛“论学忘餐”被人们奉为佳话,明末清初黄宗羲“鸡鸣就枕”也被人们传为美谈,至于蒲松龄从晨到暮迫日读,手不释卷乐如狂,更是精神感人。《论语·雍以篇》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礼记·学记》亦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好”、“兴”、“乐”,即喜爱、感兴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常见好心的教师四处出击,疲于奔命;苦读的学生穷于应付,捉襟见肘,同行们慨叹,语文书越教越厚,练习试卷越做越多,但仍然“尖子”拔不出,“一般生”没兴趣,“双差生”被“遗忘”.如何“提优补差”上水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精讲巧练三方面提出对策思路,对这一难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乐学效应指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乐学习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心理机制。乐学效应的形成需要教师、环境、家庭等诸方面教育因素的综合引导。  相似文献   
5.
家庭早期教育是“人之初”的启蒙教育,它对人的一生起着很重要的奠基作用。我国古人便主张“学训始稚”,“教儿婴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幼儿“追踪”研究发现:如果把十七岁前所能达到的智力水平看作百分之百,那么从出生到四岁就已获得百分之五十,四岁到八岁获得百分之三十,足见早期教育的重要。另一方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现在的儿童是跨世纪的一代,它们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可以说:“现今的父母教育子女,就  相似文献   
6.
高考,令人跃跃欲试;高考,也叫人惶惶不安。数百万莘莘学子争过独木桥,牵动天下父母心,引起全社会瞩目,可结果免不了几家欢乐几家忧。请看一组分镜头: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高二就开始分文理班,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健全,为了卸掉“包袱”,学校劝那些升学无望者“转学”、“停学”、“退学”。难怪差生慨叹:“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