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卢凤菊 《社会科学》2002,(10):59-62
道德品质由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构成 ,但是 ,道德行为时常会出现与原有道德意识的偏离倾向 ,从而导致道德品质的内在协调性受到破坏。矫正与顺应是道德主体针对偏离所采取的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其共同的目的是重建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的平衡。这意味着道德行为的偏离为道德品质提供了再造契机。正确地把握和利用这个契机并进行积极的引导 ,能够促进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升华。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 ,对大学生在道德领域中的从众现象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个体在道德选择时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同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从众现象有着共同的本质 ;大学生道德从众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心理归属机制和外部赏罚机制是大学生道德从众的主要原因 ;对大学生道德从众现象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消除 ,而是要积极引导 ,使其纳入弘扬社会正气的轨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