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一、西藏边贸概况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和六个国家及地区接壤,边境线总长近4000公里。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卧在我国西藏与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北部地区之间,象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长城.但是喜马拉雅山脉又有多达300条南北走向的近距离通道,将我国西藏和南亚各国沟通了起来,使闭塞的边陲又有可能成为开放的前沿。这些通道中268条为季节性通道,44条为常年性通道。1.源远流长的边贸历史西藏全区边境县有22个(内含国家一类口岸、县级办事处一个),边境乡gi个。边境双方居民普遍是跨境而居的同一民族,文化接近,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西藏地下考古资料及汉藏文历史文献,通过对我国远古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唐朝、吐蕃时期汉藏关系的发展,元代西藏归入祖国版图的内在原因等诸多史实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在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阐明了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潮流。作者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国虽历经几千年的坎坷曲折,近代又遭受无数列强的欺凌和侵略,但仍始终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屹立于世  相似文献   
3.
九十多年前的西姆拉会议是英国逼迫初生的民国政府参加的所谓中、英、藏“三方会议”,是英国实施其调整后的侵藏政策的产物。中国政府在会议的议程、地点、方式和西藏地方代表的地位问题上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力图维护国家主权。西藏代表在会上的名称、权限、地位,要由中英在会前多次“磋商”的事实充分说明西藏其实并不是一个什么“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文献 ,通过对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清楚地指出 :这些地区中的绝大部分早在秦、汉时期就与中央王朝有了密切联系 ,有的即属中央王朝统辖。吐蕃在 7— 8世纪虽曾一度占据过这些地区 ,但这只是其在对外扩张中一时的态势。由于唐王朝始终坚持反侵夺斗争 ,加上被占地区各族的反抗 ,吐蕃时期并未能亦无法形成由其有效统辖的所谓“大藏区”。在吐蕃崩溃后 ,这一情况自然更不可能出现。到元、明、清时期 ,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和各藏区的治理更为全面、有力 ,始终没有出现过由西藏地方统辖的所谓的“大藏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量历史文献 ,通过对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清楚地指出 :这些地区中的绝大部分早在秦、汉时期就与中央王朝有了密切联系 ,有的即属中央王朝统辖。吐蕃在 7— 8世纪虽曾一度占据过这些地区 ,但这只是其在对外扩张中一时的态势。由于唐王朝始终坚持反侵夺斗争 ,加上被占地区各族的反抗 ,吐蕃时期并未能亦无法形成由其有效统辖的所谓“大藏区”。在吐蕃崩溃后 ,这一情况自然更不可能出现。到元、明、清时期 ,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地方和各藏区的治理更为全面、有力 ,始终没有出现过由西藏地方统辖的所谓的“大藏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速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论述了加速两岸四地经济协作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分析了长江下游经济区可望成为两岸四地经济协作新基地的条件与可能性,并提出了经济协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设想,包括地域上点、线、片结合,层次上高中低兼顾,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不放弃国内广阔市场,既适应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又照顾不同投资者的实际利益。作者认为,这有利于提高中华经济协作系统整体水平,使我国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西藏地方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不是谁臆造的 ,而是中华各族先民在共同开疆拓土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章用大量史料引证元明清历代王朝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并由此驳斥了达赖集团等在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问题上的种种别有用心的谬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 )中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格鲁派发展的曲折经历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历辈班禅在格鲁派发展史上事实上的领袖地位与作用 ,揭露西方别有用心地罩在第十四世达赖头上种种虚假的光环 ,揭穿西方某些人神化第十四世达赖 ,以期利用达赖乱教祸藏、背叛人民、分裂国家的险恶用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